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预测,神经网络官网-彩票预测,神经网络开户-彩票预测,神经网络注册

音樂與舞蹈配合絲絲入扣

2012年03月19日 | 08:12 AM

【大紀元2012年03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文婧德國柏林報導)隨著神韻演出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也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專業人士對她感興趣,每場演出也都有專業人士慕名前來觀看。2012年3月18日舉辦的柏林最後一場神韻晚會上也是如此,余忠元就是聽說了神韻演出在世界各地的盛況後才想到要來親身體驗一下的。

余忠元在著名的柏林藝術大學作曲系學習,經常給專業歌手當鋼琴伴奏,錄製唱片。神韻演出中擔任現場伴奏的樂團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神韻樂團融合了東方和西方音樂的精華,余忠元說:「樂手的音準都非常好,每個人都訓練有素,樂團的聲音比例很理想,絃樂和管樂之間的(音樂)對話處理非常好,水準非常高,聽起來很舒服。」

中國樂器能夠表現有特色的人物,效果很好。例如:「仙女一出來,天幕上表現的是仙境。在音樂上,中國的橫笛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橫笛的音色帶來的氛圍和西方樂隊的合奏截然不同」。當舞台上演員表達悲傷的情緒時,能夠聽到二胡如泣如訴的聲音;而在詼諧幽默的小和尚的那個節目中,一群小和尚大笑時,也是用二胡惟妙惟肖地模仿笑聲,讓人忍俊不禁。余忠元覺得,這方面的「音樂色彩的運用效果很立體」。

「西方樂器的共鳴、凝聚力是比較強的,聲音聽起來立體,傳得比較遠,能更好地烘托大氣氛,演奏激昂的樂曲。而中國音樂是比較平面的,四周擴散的,不注重和聲,不會讓人聽起來非常尖銳和立體,但是它自然有一種舒緩、柔和的美感。」余忠元說。

各個藝術門類都是相通的,余忠元用建築來類比音樂,他說:「西方音樂美學就像建築一座教堂一樣,地基很穩,往中間,往高處堆疊,很注重平衡、穩固、堅固的肢體。而中國音樂恰恰相反,講究無限性,和中國的寺院、傳統宮殿一樣,並不以堅固的牆體來隔間,卻喜歡以樑、柱、屏風、簾幕形成虛擬、抽象的隔間,造成建築內部通達、四面透風的美感。西方的建築教堂設計以聖母像或者基督的十字為核心來建造,聚焦性強,與中國的美學不同。」

「所以,西方音樂的和聲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和聲地進行有方向感。但是中國音樂反其道而行,講究空靈飄逸無限性,雖然它和聲上不多,但是橫向音色的變化上很豐富。」

「神韻樂團的旋律有中國音樂的特色,是五聲階建構的,但是搭配西方的和聲,就是所謂的三和弦這樣的和聲。但是她的走法,和弦的進行方式與西方音樂不太一樣,在確定調性上,並沒有聚焦確定調性,而是著重和聲色彩的變化。我覺得聽起來很舒服。」

音樂與舞蹈的配合被余忠元稱讚為「絲絲入扣」。他覺得「舞蹈都很有創意,特別特別精彩,非常經典傳統。舞蹈演員的技藝非常高超,身體柔軟度、表現力都非常好。」

余忠元表示,神韻舞蹈表演有助於他加深對於美的一種體認: 「有幾個景象讓我印象很深刻,例如,有一個女子群舞,有水袖。那個水袖的表演方式讓我印象很深刻,尤其她們一起做一個動作,水袖上下翻飛,劃一個垂直的圓圈,她們一起轉動身體的時候,那個畫面非常美。我一直認為,中國不管是聲音也好、線條也好,都擁有和西方不同的一種劃圓的美學,弧線的美學。」

余忠元覺得,神韻裡講述的古代故事都是台灣小孩從小熟悉的這些故事,比如孫悟空,穆桂英掛帥等等這樣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熟悉的,看到了這樣的演出覺得很親切。

演出中有關法輪功被迫害的內容激發他去深入瞭解的興趣,他說:「我對於法輪功發展的歷史目前還不熟悉,只是陸續有耳聞,看了這些舞劇,我會進一步去了解法輪功這二十年來的發展過程,還有與中共當局的一些關係的變化。」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