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意指險惡阻塞的地方。比喻在前進道路上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危險和障礙。
【近義;反義】千難萬險 艱苦曲折;一帆風順 無往不利
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時在國外流亡了十九年的晉文公執政後,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晉國便很快強大起來。
當時的諸侯國中,楚國十分強大,控制著附近的幾個小國,儼然是中原的霸主。晉文公決定向楚國的霸權挑戰。紀元前632年,晉文公親自率領大軍,去攻打依附楚國的曹、衛兩個小國。
當時楚國的國君是楚成王,楚成王派大將子玉,率軍去救援。子玉率軍出發後不久,楚成王放心不下,便寫信給子玉,告誡他說:「晉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才回國作了國君。他甚麼艱難險阻都經歷過,人民的愛憎好惡也都很清楚,對於怎樣治理國家,怎樣領導人民,怎樣打仗都很有經驗,因此,你面臨的是一個強大的敵人,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不然,便會吃大虧。」
子玉接到楚成王的信,並不以為然。結果,兩軍對陣,由於子玉的輕敵驕傲,被晉軍打得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