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官网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原影重現說故事 賽德克人首獎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6日電)「會打獵才是真正的男人、會織布才是真正的女人、會讀書不會照顧老人」,獲「原影重現說故事」首獎的賽德克族田貴實說,20年前做文史工作,認為祖母說的話一輩子受用。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的「台灣原住民族一百年影像及史料特展」,今天在剝皮寮舉行開幕典禮,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長吳敦義、原民會主委孫大川等出席,典禮上也頒獎給「原影重現說故事」比賽的得獎者。

蕭副總統表示,原住民是台灣歷史的起點,也是台灣歷史的母親,這次的展覽可以看到台灣一百年來原住民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原住民文化是台灣美麗的資產,原住民文化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沒有文字記載,讓原住民文化無法發揚光大;但近幾年政府慢慢在做保存,透過原住民文化展現台灣軟實力。

獲得「原影重現說故事」比賽第1名的賽德克族人田貴實表示,他從20年前開始從事文史工作,拍攝並記錄300名台灣原住民紋面老人的故事和影像;這次得獎的文章「我與紋面祖母」,就是描述他與祖母的故事。

田貴實表示,他的學歷不高,但經常在部落與老人聊天,從老人家的話語當中,可以體會到一生受用的人生智慧,像是他的祖母曾說,「會打獵才是真正的男人、會織布才是真正的女人、會讀書不會照顧老人」,因為祖母曾歷經日本人統治年代,認為只要山上的小孩被送去讀書,很快就忘記原住民文化,他也希望年輕一代的原住民,就算念很多書,但仍要常回部落關懷老人。

田貴實說,紋面在賽德克族代表一種榮耀、責任和驕傲,但這種文化在清朝卻被開始侮蔑,到了日本人統治時又被稱為野蠻人的標記,因此在1913年全面禁止紋面,讓這項傳統文化消失。他說,全台只剩下7名老人還有紋面,期望政府能早點記錄這些老人的面容。

田貴實指出,最早的賽德克族文化無論是男是女都要紋面,女性得在5歲到15歲時就紋面,不僅是族群的象徵,也是一種成年禮,最重要紋面是通往祖靈的識別,死後才可和祖靈常相左右。

「台灣原住民族一百年影像及史料特展」內的影像照片是向各政府機關、部落及民間單位、個人徵集而來,共展出200張珍貴的原住民歷史照片,即日起到10月25日在台北市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4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二十三日電)行政院今天通過賽德克族正名案,長期爭取正名的賽德克族文史工作者田貴實,一聽到消息後興奮大喊﹁終於還給祖先一個正義﹂,他表示,賽德克族一直被當做是太魯閣族的一部份,但追溯族群和歷史源頭,太魯閣族才是賽德克族的分支,賽德克族正名案獲得通過終於能回歸歷史。
  • 【大紀元4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二十七日電)行政院於日前通過賽德克族正名案,賽德克族正名運動促進會副總幹事田貴芳和固祿部落文化工作者烏納鞥.旮劭今天召開記者會指出,賽德克族是實質存在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和歷史,爭取正名是為取得法理上的認定。
  • 新竹縣碩果僅存的泰雅族紋面老人宋黃雙妹「走了」!
  • (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桃園縣政府文化局舉辦的「萬像-百人百歲慶百年」活動,希望以人的歷史見證時代的歷史,在民國百年,廣邀全臺灣百位百歲人瑞共同參與。
  • (大紀元記者記者林秀麗台北報導)歷經近十年的實地踏訪及調查,將歷史記憶的碎片一一拼湊還原,「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一書26日發表,與即將九月上映的「賽德克‧巴萊」相遇,重現能高越嶺道獨特森鬱的地景與賽德克族血淚史蹟。書影穿越時空的故事,其中匯聚了文史、林務人員的考實調查研究,呈現原住民在維護族人的真性,博得閱聽眾熱烈迴響。
  • (大紀元綜合報導)正在參加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台灣電影《賽德克‧巴萊》(Seedie Bale)受到台灣各界關注。這部反映台灣原住民反抗日軍侵略故事的電影,近日在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媒體卻遭遇兩極的評價。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電影從媽媽秀雅留給兒子鄭志浩的畫冊開始,用動畫的形式引出雲國及企鵝母子間溫暖的親情故事,讓影片一開始就具備了一種夢幻般美好,也暗示了後續劇情發展脈絡。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信陵君待人寬厚,因其禮賢下士,士人爭相奔赴其門下。他養士高達三千多人。圖為趙佶《宋徽宗文會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王欽若是個外貌瘦弱的宰相,党進是個肚子裡沒什麼謀略的將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