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又名公孫起,陝西眉縣常興人,秦國上將,與廉頗、王翦、李牧共稱「戰國四大名將」。史書上記載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白起一生征戰三十七年,未嘗一敗,打得六國無人敢掛帥迎敵。
公元前294年,白起以左庶長(中軍將領)的身分指揮了新城之戰,打得韓魏24萬聯軍化為烏有;公元前279年,打得楚王倉皇逃生,秦昭王封白起為「武安君」,即「以武安民」的意思。
最後對趙國的長平之戰中,廉頗三年不出兵,白起無奈,使秦國陷入僵持戰。後來,秦國使反間計使趙國換趙括為主帥。在長平之戰中,趙括走投無路,被秦軍射死,40萬士兵投降。此時的白起做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為防降兵暴動,除派240名年幼的趙國士兵回國報信外,其餘全部坑殺。
趙國震驚了,七國震驚了,縱使白起一生不敗,但坑殺40萬降兵成了白起萬世難解的罪證,同時也為自己開啟了覆滅之門。
公元前258年,白起因抗命被秦昭王賜死,白起臨死時說:「我有什麼彌天大罪,何至於得到這個下場?」良久,他又歎息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40萬大軍投降,我欺騙了他們,把他們都活埋了,這足夠死罪。」說罷,他舉起那把鮮血浸染過的戰劍,刺向了自己。
--摘編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