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河內(地名)太守崔某,貪婪而且刻薄,他常到寺院中,刮取佛身之金。僧人害怕他,都不敢說話。
沒有多久,崔某暴死,寺院中有一母牛,產下一個小牛犢,小牛犢的頭頂上有白毛,真像是崔某的名字。
崔某之子,聽到此事後,用別的牛,將它換回。多次用剪刀,剪去牛頭上的那些白毛。但是很快,它又長出白毛,仍然是崔某的名字。
(二)
長興(地名)有個刁悍的人,名叫王某,橫暴凶惡,武斷鄉里,常設計圖謀他人產業。在雙方訂好了契約,交款時,卻僅給別人半價。他放債時,開始就額外剋扣下一筆現款;等別人還完債後,又拿出契約,向別人重新再討索一次。鄉里的人,都很害怕、迴避他的狠毒,沒有人敢和他爭論,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不知是什麼原因,這個王某,有一天忽然死去。鄰居的牛,產下一頭小牛犢,這個小牛犢,忽然說起人話,歷敘自己(即王某)一生中,所做的欺詐隱瞞的事情,並且還將王某的兒子召來,要求他一一替自己退還,然後,這頭小牛犢,就倒地而死。
噫!看看崔某,他本來是治民的太守,卻漁肉百姓。究竟是為什麼?再看看王某,身居鄉里,本應睦友四鄰;但他卻吞噬鄰里。最後獲得了什麼結果?
有些人,看到某人做了壞事,卻安然無恙,就說:「蒼天無眼」;看到某人猖狂一時,就說:「作惡可以獲福」。
積善可以存福,積惡則必生禍:這是宇宙間的鐵律。但並不是說:早上作了惡事,晚上就有惡報。因為「善惡之報,時辰需到;時辰一到,方才得報。」時辰音同適成,時間是需要有一個過程的!
(事據明代鄭瑄《昨非庵日纂》)
--摘編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