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明文集】紐約大都會的魅力

文/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6月19日訊】居住在紐約大都會已經一個多月了。衣食住行、所見所聞,無不感受到紐約大都會所特有的魅力。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從法拉盛到曼哈頓,從皇后區到布碌倫,所到之處,或高樓林立,或綠樹成蔭,市民們的洋溢著樂觀向上的表情。作為紐約居民的一員,我也一起享受著居住在紐約大都會的快樂。

價廉物美的的牛奶與水果

走進紐約的超市,首先為牛奶與水果的價廉物美而感歎、吃驚。兩升或五升大罐裝的新鮮牛奶,不僅味美可口,價格也便宜到讓人吐舌頭。在以前居住的地方,中國大陸的三鹿毒奶粉自不待言,即使是鮮奶也總覺得口感很差,價格也不便宜。與美國的牛奶相比,有一種花大錢買毒品的實感;至於在東南亞國家,由於當地不能自己生產牛奶,超市所銷售的鮮牛奶都是從澳大利亞和美國進口而來的。價格高於美國,再者由於長途運輸的原因,喝時已經沒有新鮮的感覺。比較之下,感覺美國的鮮牛奶有一種香純的口感。

美國產的蘋果清純異香,草莓甜而不澀,而且價格都不貴。因此剛來紐約的那幾天,我幾乎每天都吃一次水果大餐。最讓我回味無窮的是一種100% 葡萄汁的原味飲料,百飲不厭。以前在中國大陸喝過許多次假果汁,由於添加了許多色素和糖精,喝起來很甜,顏色也極像葡萄,但是卻絲毫沒有葡萄的原汁原味;在東南亞國家生產的果汁口感要好一些,但是也沒有達到100%的純度,其中添加了一些汽水的味道與成份。喝一口美國產的葡萄汁,頓感又鮮又純,每天以低價格享受高純度的果汁精華,不亦樂乎!
  
四通八達的公共交通

初來紐約,對紐約的地理交通有些困惑。因為英文水平不高,所以在拿到一個英文的地址去尋找實地時,內心總是有些不踏實。即使已經在地圖上找到了準確的位置,但是因為那些地方至地鐵站還有一定的距離,而且每個地鐵站都有很多出口,「downtown」與「uptown 」不同走向的地鐵也會讓許多外國遊客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每次一個人出門時都有些忐忑不安 ,擔心迷路走失。

然而,居住了月餘之後,才發現紐約的公共交通原來如此方便!地鐵不僅四通八達,而且24小時通行,一張月票在手,就可以滿城到處轉。地鐵卡也可以搭乘巴士,只要在地圖上找到想去的位置,先乘地鐵或巴士,然後步行一段時間就可抵達。根本不需要搭乘出租車,也不需要自己買車,一張地鐵卡,全城任意行!

無處不在的藝術文化氣息

紐約的地鐵雖然方便,但是那轟鳴、嘈雜的機器聲有時也令人煩躁不安。樂觀、開朗的紐約人中有許多吉他、二胡的樂手,他們的存在與演出給乘客們帶來了無限的驚喜與快樂。不僅在車廂內,在42街的地鐵站中我也看到了吉他手的精采演奏,尤其是吉他手與旁邊牆壁上的油畫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平時的地鐵站中十分吵雜,地鐵站中的現場演出讓繁忙的紐約大都會增添了文化藝術的氣息,樂手的豪放與優雅也充分的展現在其中。樂手們都是義務的在地鐵站演出,他們的出現正面調節了紐約 人的生活,使紐約大都會的文化藝術氣息更加豐富多彩。
  
5月25日下午一點鐘左右,在42街的地鐵站中傳來了一陣陣悠揚的吉他聲,遠看好像有許多人圍繞著演奏者觀看表演,走近之後才發現原來是彈吉他的表演者與遠處的壁畫渾然融為一體,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這個場面使我在細微處看到了紐約大都會特有的藝術文化氣息。


紐約42街地鐵站正在表演的吉他手 (攝影:貫明/大紀元)


在皇后區的一個地鐵小站,我每天回家時都會看到一個老年華人在那裡拉二胡,他的樂聲低沉婉轉,時剛時柔,給人一種淒美的感覺。他的樂聲與地鐵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又構成了另一道紐約特有的風景線,讓人看到了紐約市對各種藝術與文化的包容力。各個種族、各種文化和各種各樣的人共同築起的藝術盛宴讓欣賞她的人心情輕鬆愉快!
  
優雅的文化講座與社區活動

最近參加了紐約的兩個專題文化講座和一個遊行活動,深感在精神上受益匪淺。紐約的各種文化講座與社區活動都具有教育意義,所有願意參與的人都能感到是非常有價值的。

5 月25日晚,我參加了紐約台灣會館的公開講座,台灣前行政院環保署署長林俊義教授以「從福島第一核電廠與車諾堡的浩劫,我學到甚麼?」 為題講演,他使用了大量的幻燈圖片,詳細的講述了前蘇聯的車諾堡核輻射洩漏與最近發生在日本的福島第一核電廠核電事故給人類造成的極大危害。圖片中山河變色、草木凋零、遺屍遍地,情形極為悲慘。他在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中,細述了核能發電技術的潛在危險以及核電安全的不確定性,最後提出了「非核家園」 的理念。他的這場講座通俗易懂,嚴謹直觀,許多聽眾踴躍提問,現場互動非常熱烈。

6月5日 我又參加了華美人文學會在曼哈頓的會所舉辦的專題講座「故宮的前世與今生」,他們特邀了臺北故宮博物院教育展資處處長朱惠良博士前來講 演,她以大量的幻燈圖片系統的介紹了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歷史沿革、歷代宮廷收藏、和現代數據化展覽的現狀。她的解說簡明扼要,風趣幽默,博得了聽眾席上的一 陣陣掌聲。擁有一百多個座位的聽眾席上座無虛席,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讓在場的聽眾們興趣盎然。

5月30日下午我還在法拉盛北方大道上參加了美國的「陣亡將士紀念日」遊行 ,有學生、警察和各種公務員組成的遊行方陣,威風凜凜,儼然有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陣亡將士紀念日」遊行中的學生方隊(攝影:貫明/大紀元)


高度的自由與民主

當然紐約大都會的魅力不只是體現在食物或生活上,這裡的市民與居民們所享有的高度的自由與民主才是最大的魅力。各個黨派與各種組織舉辦的各種各樣的抗議活動都能獲得警察的准證,甚至在外國的領事館前公開抗議也是合法的。這些對紐約居民來說理所當然的活動,在專制獨裁的國家是永遠無法實現的。居住在紐約大都市,真是很幸運啊!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高樓聳立、樓緊挨著樓的紐約市裏工作、生活,絕大多數紐約客都願意付出高額代價換取一個較具寬敞視野的居住空間。為此,他們寧願捨棄第二套衛浴設備,選擇只有一臥的小公寓,甚至願意接受房產商的剝削。
  • 誰被埋在格蘭特(Grant)的墳墓裡﹖這是「觀眾研究與分析公司」(Audience Research & Analysis) 日前對400名紐約居民進行的一項「知否紐約調查」( The New York Pass or Fail Survey)中的一道題,答案是「格蘭特本人」﹐但是有將近2/3的紐約居民答錯﹐說明紐約人對紐約景觀知之甚少。
  •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 漫步林間小道,穿過亭廊幽徑,聽著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輕柔撫面的風兒;但見鳥鳴山翠,花木蓬勃,白雲繞山崗,飛絮舞流韻。
  • 是不是每一個生命,對春天都有一個約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靜靜地等待。等待中,蓄積著力量,等待中,膨脹著希望,強大著信心?
  • 春風吹拂,大地正變得酥軟,路邊的柳樹,也籠著瑩瑩的鵝黃。河冰化開一道一道冰痕,憋悶一冬天的河水,又歡唱起來了。我知道,人們的覺醒,同樣會給人類的文明,帶來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造物主以他神奇之手,正在繪出一個嶄新的天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