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开奖网- 线上博彩全攻略

【清泉潤物】 臨窗品茶聽雨聲

作者﹕文/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6月14日訊】古人云:茶能怡情,茶可清心。可見茶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安心定神的妙用。儘管我在西方國家生活了許多年,咖啡也能提神,但是在我的心目中茶的作用是其它飲料所無法代替的。在身心疲勞之時,我喜歡一個人臨窗獨坐,泡上一杯清茶,靜靜地坐著閉目養神。尤其是暫時不能外出的雨天,雨在窗外淅淅瀝瀝,滴滴嗒嗒,似樂似詩,這時臨窗品茶細細地聽那雨聲,就能感受到那份難以言傳的詩情畫意。心平氣和地靜聽雨打樹葉的聲音,細品茶的清苦,漫想久遠的往事,自然就能牽出悠長的思緒。這時如果寫詩作文,最容易觸發內心深處的靈感,妙語佳句接踵而來,也許這就是古代的文人們喜歡雨的緣故吧。

小時候生長在中國,那裏一年四季分明,對雨按程度和季節不同有多種不同的稱呼。諸如:傾盆大雨、毛毛細雨、暴雨、雷陣雨及春雨、夏雨和秋雨等。在童年的記憶中,雨天的時光是非常快活的。由於鄉村的原始雨具如斗笠和蓑衣等不可能擋住暴雨打濕褲角,所以那時乾脆與小夥伴們打赤腳在雨水泥濘中行走。有時還在風雨中互相追逐取樂,唱著用方言編成的兒歌,齊聲高喊:「風來了,雨來了,和尚背著鼓來了。」大雨過後,河溝中的水都溢滿了,平時看不到的魚蝦則遊到了河邊溝沿,只要使用不太精緻的小網就能輕易的捕獲到它們,這可是在晴天難有的收穫。夏天悶熱,有些人就在雨中跳到河裏游泳,人們貧乏鬱悶的心情似乎都在雨聲中消失了。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天真而快樂,永遠難以忘懷。

長大之後,我非常喜歡在雨天讀書,當然不是說晴天就不讀書了。只是在雨天讀書的心態更加輕鬆純淨,在淅淅瀝瀝的細雨中一邊聆聽雨聲的悠揚,一邊凝神閱讀聖賢之作,頓感心曠神怡。在外國留學的那段日子裏買不到上等的茶葉,所以從國內帶來的那盒鐵觀音我總是在雨天才捨得打開品用。雨中品茶讀書,時常讓我忘記疲勞。茶與書相伴,茶香和書香縈繞其間,在漫天的細雨聲中不自覺地渾然忘我。喝茶醒神,讀書清心,此刻萬慮俱釋,心寧神謐,獨自享用著那一份只有自己才能感覺到的寧靜……臨窗獨坐,放眼窗外,雨聲瀟瀟,如天籟之音,那一刻,內心沒有任何渴望與焦慮。那種平淡恬靜的意境,心靜澄明,無憂無慮,自在而豁達。

記不住多少次了,我的許多詩歌作品都是伴隨著雨聲誕生的;數不清多少篇了,我的許多散文作品就是在品茶中寫出來的。雨聲曾經給我帶來了無限的靈感, 茶香則幫助我催生了許多難得的詩文。雨天雖然不方便外出,我卻從沒有感覺到孤獨;茶雖然不是最好喝的飲料,它卻讓我感受到了它特有的魅力。

有朋友對我說,他思念親友的心,總是在雨中萌發,那纏綿的雨絲把他的思緒牽扯的好遠好遠,下雨了,他就會回想起遠方的親朋好友。不管怎麼樣調整心情,總是擺脫不掉內心深處的一絲莫名的憂傷。細思之,人生中的很多苦難,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放不下。功名利祿,親情友情,紅塵中的形形色色的誘惑讓人們戀戀不捨。我時常想,也許正是因為人們有太多的執著,太多的牽掛,人們才會感覺到人生這樣苦悶吧。一個人一旦明白了「放下就是解脫」的道理,他的憂愁就能在無形中消失。不管人生中有多少放不下的牽掛,人最終都要像瀟灑的雨滴一樣,回歸於大地, 回歸於塵泥。因此,人只有擁有一份清淡寡慾的心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擁抱世間的一切緣生緣起,才能坦然面對生活,笑對人生,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活力,才能擁有真正的快樂與灑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我品普洱茶有幾天茶齡了,品的普洱茶也有很多品種,但喝起這種老茶頭,也確有一種特殊的回甘醇味,茶香更加厚重濃郁。
  • (shown)茶做好,包裝又成了他考慮的問題,別人家的包裝他怎麼看怎麼粗糙,很不滿意。他覺得好的茶,應該方方面面都要完美。
  • (shown)幾塊看上去灰黑色,奇形怪狀的茶放在地上,標籤上卻標價八十多萬,這讓我吃了一驚,不知道為什麼這麼貴。
  • 茶文化淵源流長,綿亙幽深,而對於茶道的推崇從古至今,連綿不絕,耐人尋味。品茶論道自古被認為是君子所為,而茶室歷來為文人雅士相約之所。
  • (大紀元記者蘇泰安台灣嘉義報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於21日到嘉義大雅路泰郁美學堂與藝文界人士泡茶暢談文化,由泡茶師謝明素小姐示範中國茶道如何泡茶,經二泡後蔡英文現學現賣,自己泡第三泡茶,並分享在座來賓。她表示台灣茶比日本茶好喝,品茶是一種藝術,是文化一部份。
  • 二十六周年,轉目間,那個大寫的日子已經走過了四分之一世紀。斗轉星移,人世代謝,花草枯榮,而永遠不變的,是如泰岳般金剛不動的對「真、善、忍」的正信!而永恆屹立的,是珠峰般立地柱天的道德豐碑!
  •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