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公路失修情況嚴重 投資20年來最少
【大紀元2011年05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吉一斗德國報導)2010年德國城市和鄉鎮維護道路的開支是20年來最低的。根據德國城市事務研究所(Difu)的數據,德國城市和鄉鎮公路占德國公路的二分之三,從2006年到2020年共需要1620億歐元維護費用,每年應該投80到100億歐元到公路維護上,但是實際上只有一半資金到位。
最近德國瀝青協會公佈統計數據,去年德國瀝青比2009年少賣了20%。同時預計今年行業生產會從5500萬噸下降到4500萬噸。這還是1990年兩德統一前舊聯邦州的用量水平。瀝青銷量是衡量公路建設的重要標誌,德國95%的道路都由瀝青鋪成。
德國汽車俱樂部ADAC也為德國公路網擔憂,ADAC道路專家說:「每兩條公路就有一條需要修補。」去年冬天德國寒冷無比,路上留下無數坑洞,填補這些坑洞需要35億歐元,但至今幾乎沒有修補,結果是糟糕的路面造成堵車,延長了行車時間。因此許多地方當局代替昂貴的路面坑洞維修,乾脆在路邊立一塊限速30公里的路牌了事,畢竟一塊路標只值70歐元。圖林根州小鎮尼德齊門(Niederzimmern)的官員想出奇招,以一個路面坑洞出售50歐元來獲取維修費用,購買者的補償是可在路面上留下個人信息。
出現這種經濟上的短視行為首先是因為地方政府要長期平衡地方稅收不斷下降、但社會性支出卻明顯增加的矛盾,造成錢庫空空如也。2010年聯邦政府、各州和地方當局執行經濟景氣方案,投資幾十億歐元用在公路建設上,但卻選擇優先投資學校和行政大樓的隔音建設項目上,最終無力維護道路。德國建築行業中央協會的數字表明,去年道路維修費用被大量轉用到了建築項目上。聯邦政府、州和社區投到建設項目上的錢增加了12%,達到了116億歐元,但同時用於道路維護的費用卻下降了3.6%,只有154億歐元。
德國城市和鄉鎮協會(DStGB)主管經濟、交通和旅遊事務的漢森(Carsten Hansen)認為:「對社區的財政限制越來越緊,道路基礎設施投資的積壓問題會日趨嚴重,短期沒有辦法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