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5日電)新北市公布檢出6 件營養午餐含防腐劑與瘦肉精,然未經農委會確認的廠商資料,被報導有5件為CAS肉品,農委會事後查證僅確認1件,為保國家標章信譽,部會間的橫向聯繫須強化。
日前新北市公布抽檢33件學校營養午餐,3件檢出瘦肉精、3件檢出抗生素,媒體依據公布資料顯示的來源廠商名稱,進一步報導當中有5件是有「台灣優良農產品CAS」標章肉品的製造廠商,使得CAS肉品被檢出不得檢出的瘦肉精及抗生素問題被擴大報導。
由於CAS肉品被檢出瘦肉精是全台首例,且多達 5件,自然引發CAS標章主管機關農委會關注。
農委會畜牧處處長許桂森說,沒有那麼多件。畜牧處證實,這5件檢驗雖剩1件還沒調查完成,但已確認當中至少3件不是CAS肉品,僅1件證實是CAS肉品。
畜牧處也不否認,已確認的該件是全台被檢出含瘦肉精CAS肉品的首例,主因是全台不用瘦肉精的養殖業者雖居多,近95%合格,但仍有5%違規,是造成肉品含瘦受精的主因。
然而這次檢測結果的發布,同時公布來源廠商,卻未經主管機關確認,隱藏更多令農委會擔心的事。
首先是傷及無辜廠商信譽。畜牧處官員說明,衛生主管機關不是CAS標章主管機關,一旦檢出不合格食品時,衛生單位人員雖從受檢業者處得知來源廠商,但是卻無法判斷資訊正確與否,隨後又公開資料,若有失準,就傷及合格生產CAS食品廠商的信譽。
畜牧處查驗官員並透露,團膳生產鏈有其特殊結構,校方在最下方,向上依序是團膳業者、供貨商、加工肉品廠商;團膳業者不是直接從加工肉品廠商處取得貨源,而且供貨商會跟很多家加工肉品廠商採購。
因此,有時供貨商被調查時,會隨口提其中一家加工肉品廠商名字,然而該家廠商卻不一定是供貨商提供給被調查學校所簽約的團膳業者所用肉品來源的加工廠商,相關判斷須由畜牧處專責人員才能判斷是否謊報。
畜牧處舉例,過去就曾開罰過提供團膳業者肉品的供貨商,擅自在二度加工處理過的肉品包裝上,標示使用某生產CAS肉品廠商的名字,並印上CAS標章。
由於該包裝商品不是原始通過CAS認證的原包裝商品,就不能印上CAS標章,該作為已冒用CAS標章,畜牧處斷然依違反「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第21條第1項第2款」規定,重罰新台幣20萬元。
農委會同時憂心的是,未確認來源廠商名稱正確否就公開資料,不僅未違法的優質製造廠商名聲無端受害,就連國家標章「台灣優良農產品CAS」信譽都受損。
對照前述畜牧處所稱的開罰案件,以及新北市營養午餐高達5件CAS肉品被檢出瘦肉精或防腐劑事件的失準報導,恐怕諸多消費者已對CAS標章產生質疑。
對此,農委會也有兩難,並不希望各衛生單位感覺被干涉其對上市食品的檢測專業,但仍希望兼顧CAS 肉品生產廠商及國家標章信譽;最終仍呼籲,不論是何種檢測調查,可能涉及國家標章使用的確認時,還須多方聯繫確認,以維護食品安全、商譽及國家標章的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