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信誉 好的博彩平台

清官軼事錄︰「循吏名儒」秦維嶽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秦維嶽(1759-1839年),字覲東,號曉峰,清代蘭州後五泉人。秦維嶽自幼受家庭薰陶,七歲發蒙,誦讀不已,並立志廉潔自身,以身報國。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秦維嶽中舉,復入蘭山書院,受業於狄道(今臨洮)吳鎮,出入經史,兼及古詩文,學業大進。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考中庚戌科進士,初選翰林院庶起士,改授國史館編修,後任都察院江南道禦史、兵科給事中等職。

秦維嶽在充任都察院江南道御史、浙江道御史、兵科給事中期間,上疏力陳漕運積弊,提出改良漕政的措施。鑒於各省拔貢赴京朝考時間不能整齊劃一,以致等候遲誤之累的弊端,上疏請求統一朝考時間,方便考生,有利於選拔人才。

他出任順天鄉試同考官時,嚴肅考場紀律,認真批閱試卷,秉公識拔人才。他貴為翰林,但生活清貧,朝服破了,用宣紙粘補破洞,染上藍色。一次被嘉慶帝隔窗看見,暗記於心,遂派他出任湖北鹽法道。

秦維嶽兩任湖北鹽法道,並署布政使、按察使。在任期間,秦維嶽整肅吏治、裁汰陋風,修明政治,體察下情,使全省吏治刑獄肅然一清;應用先教化後刑罰的手段整理鹽務、錢法,裁汰陋規,遏止了販運私鹽、盜鑄製錢的歪風;同時,振興教育,獎掖人才,他捐獻養廉銀數千兩建江漢書院、勺庭書院,資助舉人會試旅費,四任湖北鄉試提調、監試官,革除宿弊,為國選賢。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他因母病逝回蘭州守制,再未出仕。一直興學從教,培育人才,熱心公益事業,續修縣志。他向陝甘總督長齡等建議,並率先捐銀千兩,創建蘭州府立五泉書院。

他先後被聘為蘭山、五泉兩書院山長,辛勤課訓士子。他嚴格要求學生做到德才兼備,「先品行,後文學」,要以禮法約束自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他賦詩訓勉學生:「惜陰當趁中年進,砥行惟從介節先」、「濂洛精言須妙悟,鄒枚巨制足師承」,培養出張廷選、陸芝田等一大批有為之士。

秦維嶽雖身居高位,但少有官場積習。他「壯歲悼亡,即不置姬侍,雖官鹽筴,自奉一如諸生」。他妻子亡故後,終身再未續娶,其高風亮節至今令人嗟歎,被譽為一代「循吏名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于成龍任羅成知縣時,操守正直,廉潔自律,寸禮不納,在生活上安於清貧。有次他兒子從山西老家來看望他,知縣見身邊無甚東西可送,只有一只鹹鴨,於是就割了一半給兒子在歸途中充饑。消息流入市井,百姓因之敬稱他為「半鴨知縣」。後來,他任兩江總督,赴任途中只住旅店不住公館,在總督府,每餐只吃青菜,世人又譽之為「于青菜」。人物
  • 三國魏文帝曹丕在位時,胡質為荊州刺史,他為官清廉,不經營家產私業,家中沒有多餘的財產。更為難得的是,他的兒子胡威也和乃父一樣。人物
  • 東漢中後期,朝臣上下極其腐敗,卻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官,會稽(今紹興東南)太守劉寵就是其中一個。據《越中雜識》記載,劉寵,字祖榮,東萊牟平人,以明經舉孝廉。東漢桓帝時,拜授會稽太守。人物
  • 杜暹,唐朝名臣,他以考取明經出仕,初被補授婺州參軍,唐玄宗時任鄭縣縣尉、監察御史、安西副都護、光祿大夫、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職。 人物
  • 範景文,字夢章,明代人,萬曆年間進士,歷任明朝兵部侍郎、工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等要職。範景文為人剛正不阿,為官清明廉潔,因政績突出,升任工部尚書,深得皇帝的恩寵。人物
  • 据明代馮夢龍的《智囊全集·知微卷五》載,東漢的龐仲達在為漢陽太守時,很重視轄區賢達人士的興革意見。
  • 據《後漢書‧羊續傳》載:羊續,後漢泰山平陽(今山東泰安)人,為官清廉奉法。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羊續被任命為南陽郡太守。在此之前,江夏兵趙慈反叛,殺死了原任南陽太守,並攻陷元縣,一時間人心惶惶。羊續毫不畏懼,身邊只帶一個小書僮微服前往,他「觀歷縣邑,采問風謠,然後乃進。」到任後,快刀斬亂麻,迅速平定叛亂,人民歡欣鼓舞,得以安居樂業。
  • 陳璸(公元1665年-1718年)字文煥,號眉川,廣東雷州南田村東湖村人。他於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考取進士,歷任福建古田知縣、台灣知縣,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四川提學道、台灣廈門道、偏沅巡撫、福建巡撫等職,並曾兼攝閩浙總督。尤在台灣任職最長,對台灣的開發卓有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