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韻

觀心
【字號】    
   標籤: tags:

花敗新葉後 老屋立杏邊
歸燕斜飛雨 水溢滿塘鮮

濛濛少年時 茫茫已忘年
不惑道已得 天命在身先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向陽山坡向陽地 落地松下落花生 傍山小徑傍澗水 百蟲和應聽風聲
  • 「勤政愛民」是官場的一句口頭禪。勤者,堅韌不拔,不離不棄;政者,正也,大公至正之道。因次,「勤政愛民」遠不如「勤正愛民」說的更為透徹。
  • 繁榮落盡菊花黃 天高地闊氣漸涼 一世輪迴一世事 歲月盡頭是寒荒
  • 古經梵唱逝者去 空留寶塔守清規 千年景象僧不在 晨鐘暮鼓聞幾回
  • 要闡明甚麼是書法,首先要明白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本。中國古代文化的最低文化形式是儒家,儒字「人」字旁加「需」字,顧名思義,就是人需要明白的道理,也就是說,儒家講的就是做人的道理。
  • 中華傳統文化是神傳之半神文化,半神文化當然有它的神跡在。據古人留下的文藝專著和其它的記錄中,半神文化的神跡表現遍佈歷代的詩、畫、樂等文藝形式中。這篇文章僅從古代畫家張僧繇的故事來闡明半神文化的道理,從道理上證實其神跡存在的可能性及以畫來闡明文藝之道。
  • 「子不語,怪力亂神」出自《論語》之《述而》一章。歷代對於這句話的含義解釋的很混亂,甚至被當代大陸所謂的御用學者作為證明儒家是無神論的證據之一,實際上是很荒唐的。要正確理解這句話,不能脫離這句話時代背景和原文,否則,就是斷章取義任意發揮了。以下是原文:
  •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自《論語•泰伯八》,歷代的解釋很多。歷代文人都在原文的標點符號上下功夫了,得出了一些奇奇怪怪的論點。這句話也被中共御用文人作為儒家是「愚民」哲學的一個鐵證,就像對「迷信」一詞的亂用,使本來內涵簡單的一句口頭語,成了打擊儒家和傳統文化的一根棍子。 要還原這句話的含義,首先要還原儒家學說產生的時代背景和其學說的實質。
  • 人生如夢,世事無常。
  • 物質是有能量的,人是物質構成的,人的精神也是物質的一種表現形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物質能量的放射構成的一個場,這個場也可稱之為「物質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