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綽號:名字的形成方式(2)
一年多以來,馬呂斯發現在盧森堡公園裡一條僻靜的小路上,就是沿著苗圃石欄杆的那條小路上,有一個男子和一個很年輕的姑娘,幾乎每次都是並排坐在靠近遊人最少的西街那邊的一條板凳上,從來不換地方。每次當機緣,那些只管眼睛朝裡看的人散步時的機緣,把馬呂斯引上這條小路時,也就是說,幾乎每天引他上那兒時,他準能在老地方遇到那一老一小。那男子大致有六十來歲,他神情抑鬱而嚴肅,他整個人表現出退伍軍人的那種強健和疲乏的形相。假使他有一條勳帶,馬呂斯還會說:「這是個退伍軍官。」他那神氣是善良的,但又使人感到難於接近,他的目光從來不停留在別人的眼睛上。他穿一條藍色長褲,一件藍色騎馬服,戴頂寬邊帽,好像永遠是新的,結一條黑領帶,穿件教友派襯衫,就是說,那種白到耀眼的粗布襯衫。一天,有個俏女人打他身邊走過,說道:「好一個乾淨的老光棍。」他的頭髮雪白。
那年輕姑娘,當她初次陪同他來坐在這條彷彿是他們的專用板凳上時,是個十三四歲的女娃,瘦到近乎難看,神情拙笨,毫無可取之處,只有一雙眼睛也許還能變得秀麗。不過她抬起眼睛望人時,總有那麼一種不懂得避嫌疑的神氣,不怎麼討人喜歡。她的打扮是修道院裡寄讀生的那種派頭,既像老婦人,又像小孩,穿一件不合身的黑色粗呢裙袍。看上去他們是父女倆。
馬呂斯把這個還不能稱為老頭兒的老人和那個還沒成人的小姑娘研究了兩三天,便再也不去注意了。至於他們那方面,他倆似乎根本沒有看見他。他們安安靜靜談著話,全不注意旁人。那姑娘不停地又說又笑。老人不大開口,不時轉過眼睛,滿含著一種說不出的父愛望著她。
馬呂斯已經養成機械的習慣,必定要到這小路上來散步。
他每次準能遇見他們。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馬呂斯最喜歡一直走到那條小路的盡頭,他們的板凳對面。他在那條小路上,從一頭走到一頭,經過他們面前,再轉身回到原處,接著又走回來。他每次散步,總得這樣來回五六趟,而這樣的散步,每星期又有五六次,可是那兩個人和他卻從來不曾打過一次招呼。那男子和那年輕姑娘,雖然他們好像有意要避開別人的注視,也許正因為他們有意要避開別人的注視,便自然而然地多少引起了五六個經常沿著苗圃散步的大學生的注意,有些是來上課後散步的用功學生,另一些是彈子打夠了來散步的。古費拉克屬於後者,也曾對他們留意觀察了一些時候,但是覺得那姑娘生得醜,便很快地小心謹慎地避開了。他像帕爾特人1射回馬箭那樣,在逃走時射了個綽號。由於那小姑娘的裙袍和那老人的頭髮給他的印象特別深,因此他稱那姑娘為「黑姑娘」,老人為「白先生」,誰也不知道他們姓啥名誰,沒有真名,綽號便也成立了。那些大學生常說:「啊!白先生已在他的板凳上了!」馬呂斯和他們一樣,覺得稱那不知名的先生為白先生也還方便。
1帕爾特(Parthes),伊朗北部裡海一帶的古代遊牧民族,以善於騎在馬上向後射殺敵人著名。
我們倣傚他們,為了敘述方便,也將稱他為白先生。
這樣,在最初一年當中,馬呂斯幾乎每天在同一鐘點,總見到他們。他對那男子的印象不壞,對那姑娘卻感到不怎麼入眼。(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