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布魯塞爾4日專電)由行政院新聞局與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中興大學聯合策劃,以及廣達文教基金會贊助的「台灣鳴蟲特展」,今天起在荷蘭那梅亨市「國立自然博物館」展出至3個月。
鳴蟲是指蟋蟀、螽斯、蝗蟲、蟬等能發出節奏性聲音,且人耳能聽得見的昆蟲,這項展覽除了從學術角度介紹台灣特有鳴蟲的聲音和發音方式,也從文化角度探討鳴蟲與人類的密切關係,現場還有栩栩如生的鳴蟲模型和生動活潑的影音動畫。
中華民國駐荷蘭代表劉融和與荷蘭前副總理、現任那梅亨市(Nijmegen)市長葛拉夫(Thom de Graaf),以及荷蘭國立自然博物館館長曼葛挪斯(GerardMangnus)共同主持開幕酒會。
其他參加的賓客還包括市府文化官員、鄰近德國地區的博物館長、大學及中學校長,藝文界及媒體記者等約80人。
劉融和致辭時表示,在地緣上,台灣與荷蘭似乎距離遙遠,但在生態及經濟上兩國關係密切,有許多事物可借鏡分享。
他說,除了分享鳴蟲資訊,兩國可進一步在文化、經濟、人文等方面進行交流。畢竟台灣及荷蘭在國土面積、工作態度及傑出的創造力等方面十分雷同。
此次「鳴蟲特展」歐洲巡迴展覽,先後在德國漢堡、匈牙利、捷克、荷蘭、瑞典等地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