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开云体育- 线上博彩全攻略

【新紀元】亞洲第一花腔女高音曹秀美

文 ◎ 徐孝彬
font print 人氣: 55
【字號】    
   標籤: tags:

「天籟般的嗓音」、「擁有百年難得一遇的好嗓子」。這是指揮家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和祖賓.梅塔(Zubin Mehta)對世界著名的韓國女高音歌唱家曹秀美(Sumi Jo,或譯周淑美)的讚譽。

出生於首爾,曹秀美是少數能在西方人獨霸的聲樂界中佔有一席之地的東方面孔。她的歌聲顯示出深厚演唱功底,移腔轉調準確而不露痕跡,遣詞咬字流暢清楚,無論是細小的快速顫音還是高音處漸弱,都頗具水準。

曹秀美不僅為美國大都會的首席女高音之一,同時也是亞洲第一花腔女高音。具代表性的演出包括:與指揮大師卡拉揚合作的歌劇《假面舞會》、與指揮大師蕭提合作的歌劇《沒有影子的女人》,獲美國葛萊美獎和英國留聲機唱片大獎。

2001年8月曹秀美在美國與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哥(Placido Domingo)同台演出,精采程度甚至吸引了美國總統布什前來觀賞,獲極高評價。因其在國際樂壇的重要成就,曹秀美亦受邀在2002年漢城世界盃足球賽開幕典禮上獻唱「The Champion」。此外,曹秀美也曾為韓國電視歷史大戲《明成皇后》演唱主題曲「If I leave」。

一年中有十個月的時間奔走於世界各地的演唱會,曹秀美寶貴的閒暇時間,除了盡量多陪伴家人,還投入各類世界性的公益活動。對於如此一位藝術家,僅僅靠外界對她的讚譽或她參加的公益活動,似乎無法描繪出一個完整的「女高音——曹秀美」。

近日,曹秀美來韓演出之際接受《新紀元》週刊專訪,暢談她二十多年來闊步於藝術路上的故事。

以禁慾般的生活,成全藝術

作為巡演活絡的歌唱藝術家,曹秀美的日常生活不同於一般人。眾所周知,歌唱家為了保護好嗓子,冬天要穿得厚實一點。在繁忙的生活中,坐下來喝一杯咖啡能帶給人些許輕鬆,但是,曹秀美連這點些許的輕鬆也不敢奢望。理由很簡單,喝咖啡或紅茶能使人產生興奮,對於藝術家這是不好的狀態。為了藝術,她寧願過著幾近禁慾般的生活,且甘之如飴。

「之所以稱為藝術家,是藝術家有著跟大眾不一樣的地方。乍看起來,藝術家遠離大眾,但又隨時為大眾準備獻出其技藝。不管經過多長時間的練習,也不管個人生活怎麼樣,只要一站到舞台上,就靜靜地唱獨角戲,演繹出感動。」對於曹秀美,站上舞台就是貢獻其一生練就的發聲法和呼吸法,讓劇場二、三千觀眾產生共鳴。

「流行歌手追求的是一時的成功與風光,藝術家則畢生奮鬥。」她說,藝術家必須把住時代的脈搏,洞察觀眾的需要。因為,藝術家有這個責任。她認為,對於音樂的自我追求與滿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和觀眾分享好的音樂,並以此帶給他們感動。「用自己創作的音樂來撫慰別人的心靈,所以,藝術家要經常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

「我如卡拉揚等很多人所說,天生就擁有一副好嗓音。」儘管瞭解自身的天賦特長,曹秀美的自信並非建立在天生的才華上。她說,對於藝術家來說才華並不是全部,還需有愛心,對事業的熱情,以及為了唱好作品,面對艱苦的練習時,默默付出努力的耐心。這樣才能使觀眾產生共鳴。「為了台上三小時的演出,在台下要付出很多汗水,但那個過程並不覺得苦。因從小時起一天進行八個小時的訓練,現在已成了家常便飯。當我站到舞台上演出時,就能切實地體會到每天練習的成果。」

身為東方的音樂家,在西方舞台嶄露頭角並且取得成功,曹秀美認為,東方人要想在世界舞台上,以西方古典音樂佔得一席之地,得付出比西方人更多的努力。因為西方人生長在西方古典樂的發源地,耳濡目染,對西方古典樂有很強的自信。不過這種情況恰好衝擊著東方人的競爭意識,並成為邁向成功的原動力。她說:「東方人的優勢在於堅忍不拔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從小開始就接受斯巴達式的教育,所以,面對再怎麼艱苦的練習也不會覺得吃不消,也不把其為多大的『犧牲』。但是,我們需要向西方人學習的是:他們遊刃有餘的心態。」

內心豐盈,藝術才見深度真誠

與國際級音樂家合作的閱歷豐富,指揮家卡拉揚、男高音歌唱家多明哥(Placido Domingo)、流行音樂家史提夫.汪達(Stevie Wonder)等等,這些合作經驗,都成為曹秀美提升音樂藝術的良師。「和汪達有過同台演出的經歷。他在眼睛看不見的情況下,既作曲又唱歌,因而對他感到很尊敬。我慶幸自己有著健康的身體,暗下決心一定要更加努力。」曹秀美說。

「多明哥與其他兩位男高音(已故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和卡列拉斯Jose Carreras)相比,在語言和藝術領域上有諸多優勢。他不僅精通聲樂,而且也做指揮,參加演出,培養後備力量,忙得不可開交。他已超越個人,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所有。其次,他的為人好。甚至碰到劇場裡的清掃工,都主動打招呼而且噓寒問暖。」

驚訝於曹秀美和這些知名音樂人合作汲取到的藝術養分,並非音樂本身,而是生命態度與為人處事之道。曹秀美解釋:「我認為,只有內心純淨的人才能唱出美麗動聽的歌。反之,內心污染太多的人,也許在演唱技巧上能表現得很漂亮,但會讓聽者感到不適或歌聲裡缺乏讓人感動的因素。因我知道那種內在的因果,所以,自己要求自己成為道德高尚,內心純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那種自己對自己的鞭策和努力日積月累,內心世界變得豐富多彩之後,你的演奏、你的歌唱,才能有深度和真誠。」


為了維持藝術家的最佳狀態,曹秀美放淡日常生活的享受。 (AFP/Getty Images)

有母親的道德身教,不迷航

這令我想起她在隨筆集《曹秀美的美麗挑戰》中,著墨頗多的母親對她的道德教育。曹秀美說:「把孩子教育成具備道德素養的人,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來說,重要的是對子女的關心和持之以恆的努力。就拿我家來說,父母有時對我進行幾盡殘酷式音樂教育,但沒有那段經歷,就沒有現在的曹秀美。但是,重要的是,母親是以平常心對待我和我的音樂。她是一位無論身在何處,都對他人關心,樂善好施的一個人。並且,經常是手不釋卷,在家裡經濟條件很困難時期也經常去看音樂會。」

「自從母親把我送到國外留學,由於經常見不到我,所以,她很後悔送我去留學。她想是不是對孩子過於殘忍,因為,我在國內上學時,沒幹過針線活兒,連雞蛋都沒煮過……母親很是不放心且很心疼。比起音樂,她更關心的是我的日常起居,擔心能否按時吃飯。」

所以,在曹秀美隻身於遠隔萬里的義大利生活那段日子,母親再也沒跟她提及關於取得音樂上的成就之事。但是母親當時的一句話,深深地銘刻在她心裡——「雖然,離開故土,告別父母兄弟,有諸多不便。但是,不要迷失自己的航向。」她明白,付出青春,遠走異國他鄉,終究不能忘記自己的根。

曹秀美說,雖然唱的是西方古典音樂,但自己的歌聲裡蘊含了東方的情調。當閉目靜聽她的歌,也能從歌聲中聽出質樸清雅的東方韻味。在歌劇《魔笛》的《夜之女王》詠歎調中唱華麗的高音部分時;當唱渾厚的韓國歌劇《懷念金剛山》時,也同樣能聽出那種韻味。

「我心靈的歸宿終歸是韓國,也是在那片國土裡的家庭。現在為了演唱會,過著像流浪者一樣漂泊不定的生活,但是,一想到有隨時能回去的祖國與隨時能見到的慈祥的母親,我就感到非常幸福!」

音樂,彌補道德教育的漏洞

對於當今社會普遍忽視道德教育,曹秀美希望藉由音樂彌補此一教育漏洞:「缺乏道德教育是韓國教育界的一個大問題,我也經常思考這個問題。現在的孩子們感到情緒不穩,也很痛苦。孩子們在那種教育和環境下,長大成人之後,對他們能否活得幸福,我深感憂慮。總之,我感到音樂會對此有所幫助。因為,美好的音樂能陶冶人的性情與道德。」

說到這兒,她突然放慢了語速,鬱鬱地歎了口氣,憂心忡忡地說:「看到漂亮的花兒,而能欣賞花的美;在路上見到可愛的小狗狗,而能滿懷愛心去撫摸,是不是那種充滿愛心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後會給周圍的人和事物帶來溫暖呢。可如今,我們周圍的環境很是冷漠。孩子們逐漸失去屬於他們的樂園,大人們讓他們只爭『第一』,從而促使互相競爭。未來世界,人口會增多,自然環境會變荒蕪,空氣也可能變得不好。長此下去,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會真正失去和諧的環境。」

也許是對世事的關心,也許是使命感的驅使,一年中300天世界巡迴演出之餘,曹秀美同時參加多種社會公益活動,「世界盃宣傳大使」、「釜山亞運會宣傳大使」、「國家形象宣傳大使」、「UNESCO愛好和平的藝術家」、「紅十字會親善大使」、「茹水國際宣傳大使」、「平昌冬季奧運會策劃委員會宣傳大使」……在年底演出的一星期前,她仍參加這些公益活動。即使再忙,她也通過媒體和大家見面,媒體採訪結束後,又去宣傳「平昌冬季奧運會」。

曹秀美說:「從小就對兒童、環境、動物保護有很大的關心。如果不是唱歌,我可能會從事社會公益活動。幸虧上帝保佑,讓我以音樂家的身份做一些善事。我用歌唱的方式做宣傳活動,也給音樂老師們做過短期指導。那種公益活動如果能當作職業來做,我可能會做得更好。但我是擠出業餘時間來做這件事情,難免有困難。所以,也不知道自己做得怎麼樣。即使這樣,能做這樣的事情是多麼幸運啊。」


曹秀美認為,只有內心純淨的人才能唱出美麗動聽的歌。(Getty Images)

帶學生,重在教導如何做人

長年受邀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曹秀美對於各國觀眾的反響有一番獨特的觀察。她說:「因各國的文化與習慣不同,各國觀眾的反響也不一樣。我最喜歡的是巴黎的觀眾。就像巴黎本身是一個藝術一樣,巴黎觀眾很懂藝術且喜愛藝術家。最讓我感到有壓力的是在米蘭和倫敦的演出。怎麼說呢,那裡的觀眾有一種咄咄逼人的感覺,很注重細節,有一種很愛挑刺兒的感覺;日本觀眾雖有點沉悶,但有檔次;中國觀眾既熱情,反響又好。」

2011年,曹秀美將迎來歌唱生涯的第廿五週年,她計畫以此為契機在亞洲推出巴洛克音樂巡演,當作新的挑戰與演藝生涯的新起點:「巴洛克音樂看似簡單容易,其實是很難的。想要唱好巴洛克音樂,首先得有品位,還得有細膩的情感。」

演出邀請接連不斷,演出日程總是排得滿滿的,曹秀美仍為自己畫好了未來投身音樂教育的藍圖。「在國外的韓國學生中,音樂人才很多,很想培養他們但自己又沒時間。現在還是以演出為主,等到將來年紀大了,再把我的經驗教給學生並和他們進行分享。不僅教給學生如何唱歌、如何發高音這些技巧上的東西,而且,更重要的是教他們如何做人。歌唱的好的人很多,鋼琴神童也很多,但能不能受人尊崇,具有長盛不衰的人氣,除了音樂更重要的是人格魅力。你得想好自己為什麼搞音樂,為了音樂應該怎麼生活。要吃藝術這口飯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你得有思想準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世界級花腔女高音迪里拜爾,於日前搭機抵台;這次她和身兼愛沙尼亞劇院藝術總監及斯德哥爾摩皇家歌劇院首席指揮克拉斯一同來台,將於二十六日在國家音樂廳與國家交響樂團同台演出「花腔女高音的偉大藝術─迪里拜爾與NSO」。迪里拜爾與指揮克拉斯Eri Klas有二十年的合作情誼與默契,將為觀眾帶來連串精采絕倫歌曲,並挑戰世界級花腔女高音的高難度曲目。
  • (大紀元記者吳涔溪台灣台北報導)台灣著名花腔女高音、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陳明律,2010年3月24日下午偕同夫婿一同觀賞神韻紐約藝術團第八場演出,深受感動。陳明律教授說:「內容實在太好,令人感動得想落淚。」
  • 美國第一名嘴塔克·卡爾森因敢言遭封殺;前美國之音總監之子成保守派媒體鬥士;聯手川普馬斯克堅守媒體真相陣地。
  • 陳雲裳福慧雙全、進退自如的一生,既有雲霞蒸蔚的絢麗多姿,又有光風霽月的明淨清爽……是遠比娛樂圈的緋聞婚變更適宜年輕姑娘眺望的風景。
  • 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花木蘭,迪士尼改編成頗具女權色彩、實現自我價值的超級英雄。而神州千古傳頌的木蘭則是忠孝節義、智勇雙全、賢淑高潔的化身。雖然戰功赫赫、封為尚書郎,木蘭還是辭官隱退,回歸傳統的女性生涯。
  • 倪匡,原籍浙江鎮海,1935年5月30日出生於上海一知識分子家庭,倪匡是家中老四,本名倪聰。他小時候跑去看過槍斃「反革命」,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那種場面,「回來吃不下飯。」
  • 家常、感情、文學、電影、時政,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夏濟安、夏志清夏氏兄弟,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 李歐梵:夏氏兄弟的生活、學術、感情,都在書中完整呈現,五六十年代美國漢學界的各路人馬,也紛紛登場。
  • 王德威:夏氏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難得的平生知己。他們的六百六十三封通信起自一九四七年秋夏志清赴美留學,終於夏濟安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腦溢血過世,橫跨十八年,從未間斷。不論就內容或數量而言,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要事件。在歷史惘惘的威脅下,夏氏兄弟以書信記錄生命的吉光片羽,兼論文藝,饒有魏晉風雅,尤見手足真情。
  • 白先勇:文學導師夏濟安夏志清,二人的書信集比美蘇軾蘇轍的詩歌往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手足情深,真摯動人。《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不僅表露二人的兄弟感情,亦記載了當時的文藝思潮,二人的文學評語,啟人深思,彌足珍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