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台北3 日電)不少台灣青年出國當志工,但遠赴人口不到7 萬的邦交國馬紹爾擔任法庭口譯,僅寥寥數人,王韻嵐就是其一。她說,跨出那一步,才發現不難,「好像此後就沒什麼做不到的了」。
以輕音樂及談笑聲為背景音,王韻嵐在小酒館裡回憶在馬紹爾1 年的日子,一臉笑容,彷彿眼前還是一片亮晃晃的藍海。她形容,馬紹爾經驗讓她克服對海的恐懼,「讓我又往前走了1步」。
王韻嵐「出走」經驗豐富。畢業於東吳大學英文系的她,曾於2006年到澳洲打工度假1 年,回台後到政治大學工作,再於2008年11月到2009年10月,由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派到馬紹爾擔任法庭翻譯志工。
在馬紹爾,王韻嵐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到檢察總署上班。由於兩岸都有不少人定居當地,偶爾涉及民、刑事訴訟,王韻嵐就負責擔任被告出庭時的口譯或翻譯認罪協議,案件包括行賄、違法賣酒、意圖攻擊、酒駕等,也接觸過離婚官司。
此外,曾有台籍船員在海上患病、死亡,她就必須翻譯解剖證明書及筆錄。
王韻嵐說,法庭口譯的分寸必須拿捏好,曾有被告怪王韻嵐沒有替他說話,但她認為,已有律師替被告辯護,翻譯就該做好翻譯的工作。
特別的是,王韻嵐也曾協助防範違法販售菸酒給青少年的宣導。她說,馬紹爾當局做過調查,首都青少年買得到菸酒的比例很高,有向商店宣導的必要,因此以錄音方式在電台播出。
由於當地很多華人開雜貨店,因此宣導錄音錄了馬紹爾語、中文、英語3 個版本,每天播出。王韻嵐說,從收音機裡聽自己的聲音,覺得很怪,還有朋友在路上認出她的聲音,「差點從腳踏車上摔下來」。
這件趣事還有後續。王韻嵐表示,同一個宣導單位去年打電話告訴她,後來的宣導又增加了檳榔這一項。
難得的馬紹爾經驗,是王韻嵐人生中具有突破自我意義的一章。
她表示,自己並非法律系畢業,當初是硬著頭皮去馬紹爾。第1 次進入法院,感覺「好像拍電影」,但工作內容的嚴肅性及對翻譯精確的要求,讓她1 個月睡不好,擔心出庭時聽不懂、對法條不夠熟悉。
於是,不願對自己設限的王韻嵐開始研讀英、美國及馬紹爾法律,以民法、刑法及移民法為主,「跨出那一步,才發現沒有這麼難,好像此後就沒什麼做不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