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校園霸凌問題深受社會各界關注。在霸凌問題上,有一個令我疑惑的現象,那就是霸凌者往往曾經被霸凌過。可悲的是,當他們遇到相同情境時,被霸凌者卻變成加害者轉而欺負別人。
有一天他校的老師告訴我,班上四年級的學生,犯錯被訓誡時,竟然爬上花台嚷著要跳樓。我驚訝的問:「他是從哪裡學到這種錯誤方法處理事情?」他回答,學生獨自在台扶養子女的母親,發現長期在大陸經商的先生包二奶,所以每次先生回來時就揚言跳樓以死相脅,搞得全家氣氛低迷,久而久之孩子也學到這種處理問題的方法。
頓時,我明白了,孩子受害時也在學習,長期處於這種情境下,當他們面對類似狀況時,反射性的採用相同的模式處理事情,因為,他們看過大人這樣做,他們只是有樣學樣罷了。
營造正向思考環境
學生會模仿,那麼教導學生正向面對問題就變得相當重要了。要學生學會正向處理問題,就必須提供一個正向思維的環境,在班級閱讀《大紀元時報》的過程中我發現,讀報可以形成正向思維,師生討論文章內容可以加深思考深度,師生共讀更可提升彼此生命的高度。
「一直到那一天,我才發現我們之間的友誼,並非我所想像的堅固,以前彼此間的歡笑聲,現在變成一雙鋒利的眼睛,狠狠的眼神讓我心碎,我不明白我做錯了什麼?只要曾經是朋友,在我心中永遠是朋友,我會給她們足夠的時間來化解這場風雨。」學期初,看到小燕的這篇作文〈我的好朋友〉,我知道她的人際關係發生了問題。在我調解下,雙方表面雖然風平浪靜,但裂痕已難撫平。我知道小燕的情感受到很大的傷害,亟需我輔導……。
讀了什麼 學到什麼
這學期我們班讀報,我要求學生以「你昨天讀報讀了什麼?」向我報告。我將整份報紙放在透明夾裡讓全班輪讀,並教導學生畫重點、找主旨、摘大意、畫概念結構圖。每天早上,學生排著隊向我報告前一天的閱讀成果,我要求學生用最簡單的話告訴我「昨天讀到了什麼?」,並告訴我在「報紙中你學到什麼?」然後我再根據學生能力立即回饋,或是跟他們交流文章感想。
我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提問,希望學生了解其意義,並能統整重要概念,找出文句、段落與標題之間的關係,進而能摘要整篇文章的大意,再整合出文章的布局、結構和主旨,最後則是評論文章,希望學生找到文章對他們健康、作文、情感上的價值與幫助。全班學生向我報告讀報心得後,我再上台指出優缺點提供意見,並褒獎、鼓勵學生。
有學生告訴我:「喝石榴汁可停止中年發福。」因為石榴汁有助於減少腹部脂肪堆積;柏林警察會演戲教爺爺奶奶防詐騙;〈一升一斗 馬虎不得〉中窮鄉親向李公借綠豆一石,雖然過世,仍然以轉世為驢方式還綠豆的故事,並告訴我「付出多少,得到多少,勞動所得」的主旨;當學生看完〈雙白魚報恩〉後,我問他會不會趁人之危時,他斬釘截鐵的告訴我「不會!」;我也告訴學生〈花蓮海洋公園遊記〉可以作為寫「校外教學」作文的參考。
交換心得點醒學生
小燕告訴我〈深秋與候鳥相遇〉中,大自然的力量讓作者和候鳥相遇成了必然。生命中許多我們以為的偶然,其實是必然,最重要的是,在其中了解上天給我們的功課是什麼?我趁機反問她,妳覺得,朋友離我們而去,在人生中是偶然還是必然。她沉思了一下說:「必然」。我提醒她,人生要處理的類似問題太多了,現在沒遇到將來也會遇到,但是事情總會過去,所以重點不在友誼的得失,而在得失之間,學習以何種態度來面對這些問題。
老師透過讀報交流點醒學生,處理友誼得失的態度是重點。(Clipart)
後來她告訴我〈失落〉是她讀報以來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作者幾經失落後發現,有時失落也是一種獲得。我問她:「在友情的失落中妳獲得什麼?」她深思的眼神沒有給我答案。學期末,小燕的好友提出與她恢復友誼,在閱讀過〈平和是一種美〉之後,她表示,文中告訴我們「是非之凡事的纏擾中,寵辱不驚、淡然處之。」就會產生理智、理性之美。我回答,人在得失之間如果能看淡問題,就更能看到重點,讓自己成長,成長就是失落的獲得。
和小燕交談完後,我請小綺過來一起閱讀〈失落〉這篇文章,和我與小燕一起分享閱讀心得。小綺最近因為怕失去好友的友誼,偷看好友日記,被好友發現後,憤而向我告狀。希望小綺讀報,與我們交換心得後,能以更正面的態度面對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