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15日電)監察院調查發現,新竹縣政府受贈少數民族服飾,鑑價過程草率,遭外界質疑縣府出具高額捐贈價格認定書,幫助納稅人逃漏稅捐,今天通過糾正新竹縣政府。
監察院今天通過監委劉玉山、周陽山、馬以工提案,糾正新竹縣政府。監察院今年5月時曾糾正國父紀念館,當時調查發現,館方未詳查就逕發高額鑑價證明書,讓民眾「假捐贈之名,行漏稅之實」,當時監委也發現新竹縣政府受贈少數民族服飾一案,案情相同,監院因此組成專案小組調查。
劉玉山指出,民國94年間,新竹縣政府受贈一批少數民族服飾,新竹縣政府對於這851件服飾,鑑價會議的現勘過程僅費1個多小時,也沒有「逐件」鑑價,竟以捐贈人定價新台幣5億782萬元的8.3折,核發4億2149萬元的高額捐贈價格認定書,相當草率。
劉玉山表示,這25名捐贈人95年間持縣府開立的文物捐贈收據及文物捐贈價格認定書,列報94年度綜合所得稅的列舉贈與扣除額計4億2135萬元,不過,台北市國稅局向捐贈人函查,捐贈人都無法提供捐贈文物的來源、出處及購入價款證明等相關資料。
劉玉山指出,新竹地檢署調查時,捐贈人坦承是以捐贈金額(即鑑定價格)20%至28%不等的價格,購入這批捐贈文物,台北市國稅局因此在今年1月5日函請新竹縣政府重新鑑價,沒想到,新竹縣政府卻函復表示「毋庸重行鑑價」。
劉玉山說,如果按照原先核定的4億餘元的列舉贈與扣除額,這些捐贈人可以退稅1000餘萬元,但如果是依照捐贈金額的28%來計算捐贈金額,變成捐贈人還得補稅1億2000萬元,一加一減之間,國庫稅額損失差了1億3000多萬元。
劉玉山說,外界質疑縣府涉有圖利他人之嫌,等到監察院調查此案時,縣府才承認「確有疏失」,說要「重新鑑價」,新竹縣政府未來重新鑑價後,稅捐單位還是會按鑑價結果要求捐贈人補稅。
劉玉山指出,雖然新竹地檢署98年調查此案時「不起訴」,不過,監察院將把今天通過的糾正案、調查報告,提供給法務部,希望法務部就監委調查所得的事證,再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