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24日電)台灣學歷僅是商職畢業的楊筱薇,去年拿下紐約時報年度最佳英文教師。楊筱薇說,鼓勵學生很重要,如果有1名學生考試進步5分,她會帶著全班一起跳舞慶祝。
楊筱薇從台灣教到英國再到美國,目前在美國非營利組織擔任新移民的英文教師。她獨特的教學方式,帶著世界各地的新移民學生一起修電腦、打毛線、舉行義賣甚至抗議,從生活中體驗英文的樂趣。
國外學生一樣有升學壓力,須通過會考和各科目需達均分標準,同樣也有霸凌和升學問題。楊筱薇認為,許多教育問題是出在師資訓練時。
長年在國外生活,楊筱薇認為,觀察社會脈動很重要,可以提高自我競爭力,她擅長觀察並發現問題,再積極深思如何解決它。
談到教育,楊筱薇有源源不絕的理念。她認為,老師是工作,教育是事業,一名老師在設計課程時,在腦海中應有具體的跨科連結。老師面對來自不同家庭的學童,每名學童理解方式不同,「若只用1種方式教學,容易產生落差。」每門學科都需要語言,數學、國語、美術都能與英文結合,因為語言是生活的工具。
楊筱薇認為,在接受師質訓練時,就應該學好教學中統整的工作。例如英文文法中的比較級,不好懂也難教,但楊筱薇不只教1句話的結構,而是用討論人生目標的方式教文法。
楊筱薇強調,「就和閱讀一樣,你不只是看懂文中的主詞、動詞和受詞,也能體會所傳達的人生意義。文法是用來表達意思的,而不是表達這句文法架構是對或錯。」
「鼓勵」是幫助學生很重要的元素,譬如小考,「考試的動機不應只是測驗,而是為了鼓勵學生」,如果有1名學生進步5分,她會帶著全班一起跳舞搖擺,慶祝學生進步。
至於英文作文難寫,這是台灣學生也常遇到的窘境,楊筱薇卻認為,英文不好和沒有內容不能混為一談。曾有個西班牙母語的學生對她說,「我不會寫英文作文,」楊筱薇請他用西班牙文寫,學生還是不會寫。「所以究竟是英文不懂?還是腦袋空空?」但楊筱薇也坦言,培養學生產製內容意念,在教學上的確非常困難。
楊筱薇與學生將在台過黃曆新年,此次返台除發表新書並會深入台灣偏遠學校做師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