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老虎机app官网-老虎机app开户-老虎机app注册 shouye
藝壇博覽

威尼斯畫派(十一):「金色」提香(五)

宗教主題畫(上)

肆、宗教主題畫

(一)、前言

貝里尼和吉奧喬尼的基督教圖像雖影響青年時代的提香。但是提香也創造了很多新穎的構圖,如《聖母升天》、《佩薩羅聖母》及晚年的《聖勞倫斯的殉道》

(二)、作品舉例與簡介:

1、《位居寶座的聖馬可與四位聖人》(St. Mark Enthroned with Saints)



《位居寶座的聖馬可與四位聖人》(St. Mark Enthroned with Saints)



A、作品檔案→1510年

油彩.畫布

230 x 149 cm

Church of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Venice

B、評析:

醒目多彩,卻很不尋常的讓雲影遮到威尼斯的守護聖人聖馬可的臉上,右下方以提香本人相貌作藍本,描繪驅除瘟疫的使徒聖洛克(Roch)《註1》也在陰影籠罩下,眼神朝向左方的醫藥聖人科斯馬斯(Cosmas)和達米安(Damian),顯露出求助的神情,因為身旁另一位象徵奇蹟的聖施巴斯坦(Sebestian)《註2》撇頭不理。提香藉此畫表達了對守護聖人聖馬可的無言抗議,因為吉奧喬尼不久前才因黑死病死去。

《註1》:十四世紀聖徒洛克(Roch)在朝聖過程中,因照料瘟疫病患而被傳染。為了避免波及他人,洛克隱居深林。神奇的是有一隻狗每天都會為他帶來麵包,傳說最後洛克竟然痊癒了。後來,洛克就因此被尊為驅除瘟疫的聖徒。

《註2》:畫中身上中箭者就是聖施巴斯坦(Sebestian)。古希臘人相信阿波羅神會藉箭散播疫疾來懲罰人類的罪惡。中世紀時聖施巴斯坦中箭的形象使它成為袪除瘟疫的守護神。

2、《聖母升天》(Assumption of the Virgin)



《聖母升天》(Assumption of the Virgin)



A、作品檔案→1516~18年

油彩.畫布

690 x 360 cm

義大利威尼斯聖母之光教堂

(Santa Maria Gloriosa dei Frari, Venice)

B、評析:

提香在1516∼1518年間創作的宗教題材繪畫作品中,最具革新意義的經典之作就是《聖母升天》。這幅高6.9米,寬3.6米的巨作是威尼斯聖瑪利亞‧德‧弗拉雷(Sta. Maria dei Frari)教堂的祭壇畫,畫中迎接聖母的上帝,頭部僅以簡單的幾筆就勾勒出逆光的效果;凌空而起的聖母以及地上仰望奇跡感到無比驚異的聖徒造形,展現了強烈的動態與戲劇的張力,隨著聖徒們的視線,觀畫者彷彿也置身畫中,親眼目睹聖母升天的壯觀場面。

提香作畫時考慮到壁畫是鑲嵌在圓形拱門中的背景因素,因此將聖母的頭部位置安排在由圓拱的半圓與環狀小天使所圍成的圓形中心點,而下面聖徒們的頭部輪廓則形成區分天上、人間的重要分割線,而且與圓拱兩旁的柱基高度相當,讓觀畫者也成為仰望聖母升天的群眾。而地面的聖徒群眾、被天使簇擁下,在雲中升天的聖母和天頂的上帝雖分列下、中、上三段,卻巧妙的以手勢與眼神讓他們彼此相互關聯,再以棕紅色和朱紅色等暖色調所組成的色塊,使畫面統一、協調。提香以色彩的富麗和生動有力的構圖表現聖母升天的神蹟,為威尼斯畫派開拓了全新的領域。

3、《佩薩羅聖母》(Madonna with Saints and Members of the Pesaro Family)



《佩薩羅聖母》(Madonna with Saints and Members of the Pesaro Family)



A、作品檔案→1519~26年

油彩.畫布

478 x 266 cm

義大利威尼斯聖母之光教堂

(Santa Maria Gloriosa dei Frari, Venice)

B、評析:

《佩薩羅聖母》與《聖母升天》祭壇畫,都是應威尼斯豪門佩薩羅家族請託而作。它的尺寸比《聖母升天》略小,構圖重點不在於戲劇化的場景表現,而有新創。提香以對角線構圖法把聖母和嬰孩耶穌的形象置於右上部,聖母身旁有聖彼得及聖方濟,兩者分散且不對稱,特別突顯左方的聖彼得。背景是宏偉的古典式廊柱,柱子極其高大,畫幅僅見其下部,增添畫面的高聳感。柱前有站在浮雲上,扶著十字架的天使。

文藝復興時期的祭壇畫通常會設定在一個清楚明確的建築空間裏,此畫中的柱子與十字架卻超出畫幅,暗示一個不確定的、無限的空間的存在就是此畫的創舉。佩薩羅家族大小成員環跪在聖母高踞的臺階之下,人物多而不雜,面貌細部以及服飾旗幟刻畫入微,色調富於質感。右下方有一個小孩純真的看著觀眾,似乎把觀畫者也一同拉進畫中世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