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善意對待 大哥也能變溫馴

許靜昕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幾年前,我到某國小擔任初任校長。有一天,在走廊碰到一位家長,我很親切的說:「來接孫子啊!」他回答:「是我女兒。」我尷尬的不知如何接下去,從此碰到任何家長我都只說:「來帶小孩啊!」

原來,那位家長年紀大了才娶外籍新娘,是地方上有名的大哥。他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希望孩子將來的前途跟他是不同的,所以對老師的要求也就特別多,但是他在家裡管教的方式很難跳脫原本的草莽性格,為此常要跑到訓導處、校長室發表長篇大論,他的3個孩子的級任老師也特別戒慎緊張。

每當他打電話說要到學校時,我們的神經就緊繃,「不知學校又出了什麼事了?」行政就是為家長服務嘛,因此總是要請他到訓導處,我和所有的主任恭迎大駕,很熱絡的招呼他。如果是對老師的規定有看法,我們就說明、解釋、曉以大義;孩子表現不符合他的期待而被狠很的修理時,我們要先肯定父親的用心,更要找出孩子好的表現讚賞一番,然後很技巧的引導他正確的教育理念與方式;有時他會要求我們給他孩子更多的關心,或是請主任規定他的孩子下課到訓導處報到,放學到訓導處寫完功課才可回家,或是當老大的爸爸已經說不動女兒了,拜託老師幫忙說一說,而更多的時間是聽他在道上的豐功偉績。

有趣的是,這樣威嚇一時,年紀也一把的人竟然敗在一個年輕小女子的手中。他會抱怨女兒的級任老師把他當小孩一樣指揮,但他還是服了,他說:「你們的老師的確是優秀又認真。」

這樣的情況慢慢的有些改變了:他的孩子表現越來越好,有時還上台接受表揚。這位家長到校的次數越來越少,偶爾進來泡茶聊天,問學校有何需要他幫忙的。更高興的是,他的流氓氣息越來越少,正正經經的工作,標到一些工程之後,有了剩餘的器材,就問學校要不要,有時會說:「我這輩子最尊敬的就是老師,誰敢對你們國小怎樣,我就要他好看。」還好學校很平順,不需他的暴力相挺。最近,他遇到家族利益糾紛案,毒蟲弟弟要對他不利,他沒有選擇以前的兵戎相見,而是理性的暫居他處以避開危險。

身為教師,應該針對如何教育好我們的孩子,使其不受外來不好因素的影響。學校家長或地方上難免有些比較特殊的人,要避免以特殊眼光看待,他們更需要被尊重與肯定其好的一面。若能以平常心對待並關心他們,他們也很講義氣,也願意遵循遊戲規則。不要觸動人性負面的因素,盡量善意的對待,就能化解暴戾與衝突。在教好學生的同時,無形中也教好了我們的家長。

猶記得40年前的我剛讀小一,有一天升旗時,看到一排學生排隊站在司令台旁,校長當著1,500多名師生面前,一一的送他們兩個耳光,原來是他們遲到了。這一幕我永遠記得。如今,在樓梯口遇到遲到的學生,有時相視一笑互相道早,有時便微笑輕問:「怎麼啦?」才知道原來是忘了按鬧鐘,或是到夜市幫忙太累睡過頭,或是昨晚感冒了。每次的相遇,都是表達關愛及輔導的好時機。不管遇到什麼,每天就是要用快樂的心情迎接孩子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看著兩旁的花生田、甘蔗園,景色真的很棒,想著阿樺媽媽說今天是七夕,要幫阿樺做成年禮。回想去年今天媽媽車禍往生了,也是這個正午時分,從阿樺媽媽身上感受到為人母的冀望,我一定要好好帶小孩及這一群可愛的學生,這是媽媽最想看到的。
  • 因為在學校擔任行政工作,主要在支援老師教學,及提供家長和學生各項服務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常常接到家長對老師班級經營的抱怨電話,倒是很少接到家長肯定老師教學的電話。這樣的現象真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親師之間的衝突往往造成「三輸」的局面。
  • 去年春天,為本班種波斯菊的家長──阿美,離婚了,徹底遠離了家暴的傷痛。阿美的孩子是我班上的小雄,我了解他們母子的境遇後,便著手幫小雄申請急難救助、獎學金、學產基金等等。本就覺得當人好苦,不忍看到別人比我更苦,祈願擔任教職的自己:能常保蓮心,心生憐憫,慈悲他人。
  • 善用班級經營技巧,能有效管理學生的行為及班級的紀律,有助於師生關係的互動、親師之間的諧和、雙贏,並塑造良好的班級氣氛。
  • 善用班級經營技巧,能有效管理學生的行為及班級的紀律,有助於師生關係的互動、親師之間的諧和、雙贏,並塑造良好的班級氣氛。
  • 老師出了一道奇怪的作業:列出所有你討厭的人。不過,沒人知道下一步是什麼。然後,老師請學生帶蕃茄來上課,並且在蕃茄上面寫下那些討厭的人名。
  • 孩子們懼怕老師是極為常見的事情,尤其在新學期伊始。這種事情也會發生在長週末或寒假結束後返校時。家長們既要教會孩子對陌生人保持適當的警惕,還要讓孩子輕鬆地面對那些可信任的成年人,這對我們來說還真有些難度。不像稍大點兒的孩子,年幼孩子的大腦發育還未達到能區分事物的程度,也無法憑直覺感知危機,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經年纍積才能達到的。
  • 以前讀書的時候,我不明白為何孔子要提倡「無訟」,而古時地方官政績良好者,為何以「民間無訟」來讚美其德政。等到年齡漸長,更尤其是當了老師,耳聞也親歷一些訴訟事件,才曉得許多投訴原本都是意氣之爭,原本都能慈悲善解。
  • (大紀元記者溫婧編譯報導)開學之際,我知道許多家長正考慮去見孩子的老師。家長去見老師可能會有多種原因。例如,自我介紹、向老師提供更多關於自己孩子的信息、關心學校如何開學等等。如果你正打算去見孩子的老師,在這裡我想與家長們分享一些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
  • 一位教授女兒,疑因遭受班上同學言語及關係霸凌,致使母親憤而向4位同學提告,導致班級掀起「集體轉學」。最後全班願意和這個孩子同班的僅剩一人,母親也只能讓孩子轉學了事。這個事件,由於家長不滿校方與教育局輔導不當,甚至上訴到監察院,經媒體報導後,立時引起輿論紛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