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郭子儀祖墳被挖的教訓

嚴謹
font print 人氣: 3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1日訊】明代的鄭瑄,在《昨非庵日纂》中,寫了一篇令人深思的文章,現將內容譯述如下:

唐朝時的郭子儀(697-781年),初以武舉,累官至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安祿山叛亂時,他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擊敗史思明。後任副元帥。再因功升中書令。後又進封汾陽郡王。尊為尚書。

這樣一位有功於國、威震天下、赫赫有名的武官,誰敢在他的頭上動土?但是,誰也沒有料到:有一天,郭子儀父親的墳墓,竟然被挖了,被盜了!

並且,有人掘了、盜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卻一直都沒有抓到作案人。

這一天,郭子儀入京求見皇上時,朝廷眾臣們,都擔心郭子儀會不會因為此事,發表什麼意見,弄出什麼動靜來?大家都在屏息而待之。

不料,郭子儀自始至終,講的都是公事,根本就沒有提到自家祖墳被挖的這件事。

後來,還是皇上表示關懷,主動的對郭子儀提起這件事,看他對此事有什麼意見。

不料,郭子儀卻慚愧痛心、淚流滿面的說:「是我帶兵多年,沒有教育好部屬,沒有禁絕部屬的暴行,因而有少數士兵,盜掘過別人的祖墳。現在,我的祖墳被盜掘,出了這件事,『此乃天譴,非人事也!』(意思是說:這是我做壞事在先,惡有惡報,是老天在懲罰我,我不怨恨任何人)」

正是:
惡有惡報是天理,
無論何人難逃離;
神目如電不疏漏,
從來災禍由自取!
中共邪惡極卑鄙,
撒謊抵賴均無濟。
天滅中共指日到,
滅頂巨痛最慘淒!

(事據《昨非庵日纂》)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人總認為現在的中共很強大,很多國家為了經濟利益,都把正義和良知放在一邊,討它的歡心,在他們看來要想讓中共倒台不容易,起碼還得多少年。今天來看看波蘭的共產黨倒台史,事情竟如此簡單!.
  • 一代明君唐太宗曾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那麼生活在今天的人,怎樣以史為鑒做出自己明智的選擇呢?那些信仰「真、善、忍」的法輪大法修煉者們做出了他們大善的抉擇:不顧個人安危,頂著被中共迫害的壓力,冒著被抓、被關、被打的危險,將法輪大法的真相傳遞給世人,告訴人們解脫災難的途徑和辦法:遠離中共邪黨,「三退「可保平安。
  • 在現代社會,有些人會認為算命先生能算準別人,卻算不準自己。其實在中國古代,能算準自己命運,甚至離世之期的高人、術士比比皆是。因天機不可洩,有時是不便說與外人聽的。
  • 自束髮從軍到收復建康,岳飛征戰八年,身經大小二百餘戰,終成一位統領精銳部隊的青年將領。金兵撤退後,之前潰逃的宋兵淪落為匪寇,繼續在江西、兩湖橫行作亂。岳將軍來不及撣去一身征塵,毅然投入平定賊寇的戰事。
  •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一曲《揚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時古城揚州的蕭條景象。南宋初年,不僅是揚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鐵蹄下遭受著戰火浩劫。亂世中成長起來的大將岳飛,在一片哀音中譜出不一樣的聲調。
  • 公元1127年,趙宋的年號從「靖康」改為「建炎」。宋高宗登基稱帝,歷史正式從北宋過渡到南宋。20多歲的新天子,對金人是戰是和仍然是舉棋不定的態度。同樣年輕的岳飛,卻呈上一封言辭懇切、情感激越的奏章。
  • 「白髮滄浪上,全忘是與非。」在水邊隱居的高人,經常親近自然,日常活動都能保持心態純淨。徐明義畫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義 提供)
    誰是古今「茶神」「茶聖」呢?愛好茶道之人都會想起陸羽(字鴻漸、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陸羽的足跡踏遍中國種茶名山和名泉,進行實地調查研究,並將所得結果作成了《茶經》傳世,開導後人茶文化的風尚流傳至今,並使得中華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經典。陸羽對茶的研究為何能脫穎而出留下千古的功業呢?陸羽是怎樣和茶結緣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經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響的一生。一起來探索陸羽的生命之《歌》!
  • 在現代社會,已有醫學研究者表示,「人體的每一系統、每一器官都是造物主的傑作。」西方宗教人士也認為,人的身體「不只是化合物組成」,「而是上帝別出心裁的創造」。
  • 岳飛早期從軍抗金,雖然職位低微,卻憑藉非凡的武功和才能,得到宋朝老將宗澤的器重。文官出身的宗澤,卻不贊同他的作戰方式:「你的勇敢機智和才能武藝,遠超古代的良將。但是你喜好野戰,不是萬全之計啊。」岳飛的回答,卻有著過人的智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