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滨海湾金沙赌场 - App Store

紅水河在呻吟(15)水庫移民悲歌

天生橋一級、二級水電站
韋登忠等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1.安龍 岜皓

天生橋一、二級水電站大壩都在貴州黔西南州安龍縣和廣西隆林縣交界,安龍縣被淹土地涉及江波村、壩盤村(二級電站)、大灣村、岜皓村(一級),大壩腳下遊是壩盤,高壩就在岜皓村。

在整個天生橋庫區移民補償工作中,安龍縣做得最好。一是淹沒搬遷人口只有3,500人,二是對淹沒水田直接丈量。

無論是貴州興義市還是廣西隆林縣,被淹沒土地面積有時是以一個組為單位,有時是以鄰近幾個組或一個村為單位,移民管理部門給一個淹沒總面積,然後分解到各組再按人均分配。一個組或幾個組的淹沒面積究竟是多少?有些村組想方設法弄到昆明設計院復核表,還可以作個比較,沒有弄到復核表的村組,移民管理部門說多少就是多少,寫多少就是多少,即使如巴結移民弄到了復核表,管理部門不認賬也無奈。甚至有時移民管理部門會把甲組的幾十畝劃給乙組,又把乙組的幾畝劃給丙組,或者把甲乙兩組的一部分土地劃到某一個並不存在的新組,至於這個新「組」的補償款究竟由誰領取,這是一筆糊塗賬,越糊塗越好,渾水易摸魚。

大魚吃掉面積,上報是100畝,你能從移民部門查到的清冊中只有80畝;小魚吃掉差價,誤工補貼沒人100元,他們只給你80元,風景樹每棵500元,他們先給你幾棵,另外的則按零星果木給予補償,每棵500元變成每棵10元。有人冒著進監獄的風險去偷去搶,有人拿生命去賭、去搶銀行、搶運鈔車,人為財死嘛。更不用說一大摞錢擱在你抽屜裏,一大遝錢放在你包裏,誰不想從中抽幾張?並且隨便在那表上改一下阿拉伯數字,不用抽,錢自然會剩在你包裏。即使有人發現告到上司那兒,不用緊張,他們本來就牽了一頭牛,而你才抓了小雞小鴨,何懼之有?不貪錢那是笨蛋,在那染缸裏你還想穿白襯衣?那是眾矢之的!

移民去領取或是移民部門把錢轉到移民存摺上抑或直接發放到移民手中時能看到的清冊已是第二、第三贗品。

當你領到土地安置費時,也許是搬遷了幾年甚至如巴結鎮中心村是十年以後,即使補償清冊是贗品,你的田地早已是魚窩,誰也沒辦法查證。安龍岜皓村預測到這一點,在水電站淹沒之前,村民與工作隊一起實地丈量了各家各戶的水田及旱地、甘蔗地。土地補償費不是由集體分配而是直接兌現到農戶,沒有總的土地補償清冊,無法計算出岜皓村人均土補費,不過岜皓村移民對土地安置補償費一項沒有什麼怨言。只要老百姓滿意,只要他們沒意見,無論哪一戶土補費是高於或低於平均值,那些資料已不再重要。

村民與工作隊一起實地丈量,然後公佈各家各戶被淹面積,這種方法簡單有效,岜皓村又是第一批搬遷,他們的方法本應在整個庫區推廣,可是如果老百姓都已知道自己家田地被淹的實際面積,那麼從最大一筆補償費——土補費一項又怎麼能撈到油水呢?因此廣西隆林、貴州興義都是以村或組為單位,淹沒面積也是移民部門說了算。

岜皓村搬遷至今已有十五年,除了土地補償沒有異議,他們的河灘地(菜地)、灌木林未得到補償,牧草山得了一部分,古大風景樹有上百棵,他們只得16棵,每棵500元,共8,000元,茶油山給青苗補償,不給土地補償。

在國家計委核定數(22∕10∕97)《天生橋一級電站水庫淹沒處理補償投資調整概算計算表》——以下簡稱《計算表》裏有一處文物古跡——民族民居保,也即岜皓村大廟宇及其附屬設施,總補償是40萬,這筆款項不知去向,廟宇也沒有恢復。

岜皓村大多數移民搬到江對面的天生橋鎮——馬窩,馬窩有數百畝土地屬於岜皓村,修電站時,那兒是南電公司建設大軍駐地之一,通電、通水、通路,岜皓移民搬遷到此地,本以為揀了個大便宜,可沒胃口消受,基礎設施費人均1,783元,縣府只給每人300元。搬到馬窩有500多人,基礎設施費及民族民居保補償費兩項總和,縣移民管理部門在岜皓村就「節約」或(剋扣)了一百多萬,至於外遷移民,所得補償不一,難以統計。

集體補償部分是一堆爛賬,個人房屋、附屬設施及零星果木等補償也一樣令人糊塗。

99年底每戶都發有一本<安龍縣水庫移民個人實物補償手冊>,手冊裏列有房屋、附屬建築、搬遷運輸及其它、零星果木樹四大項目的數量、面積、單價、金額等。岜皓村淹沒的三個組中,搬遷到馬窩——天生橋鎮近100戶移民只有不到10戶把《補償手冊》領走。《補償手冊》本來很早就應該發放到移民手中,然後移民管理部門按照手冊裏的專案、金額逐一兌現給移民,可是移民管理部門先發錢後填手冊。

一百元錢不是拿一張百元大鈔給你,而是先換成零錢,一次發10元,一次發5元,今天發一點,明天發一點,這個月發一些,下半年發一些。房屋補償發了三次,零星果木及搬遷運輸費發了四次,五年時間移民補償款發放不下十次,每一次領了多少,是哪一個專案的補償款,農民們大多已記不清,清冊也都在移民局。移民局不想再發放,就填發《補償手冊》,說明補償已經「結束」。

原岜皓村五組韋發定家房屋補償實際上只領了4萬多,而手冊裏卻寫有5萬多,他擔心一旦把手冊拿回家,幾個兒子還以為老頭子私吞剋扣房屋款,於是乾脆不要手冊,以免引起父子間矛盾。不要手冊各有各的原因,主要是「我們領到手的錢與手冊上填的金額相差太大」,不想給他們面子。

「補給我們一萬我們也不富,補給我們一千我們也不會餓死,只是淹掉我們的田地,淹掉我們祖輩遺留下來的家園,這些補償讓那幾姨媽吃掉,太不划算!太可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紅水河在呻吟》記錄的是紅水河——珠江水系主幹流沿岸農民的一些現狀,正如戰爭是49年前中國的特徵,階級鬥爭是毛時代的特徵,計劃生育是鄧、江時代的特徵,《呻吟》也許算是我們時代的一個特徵吧。
  • 《紅水河在呻吟》不是小說,不是文學,也很少評論,她只是一堆堆材料,是紅水河及南、北盤江流域農民生活的一些片段,是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這一帶農民的某些歷史記錄;從某一角度,她即是當代中國農民的一些生活現狀,興許也是當代中國農村的縮影。
  • 這首歌是近幾年在內蒙古最受歡迎的一首歌。她清新、深情的歌詞,悠美、深沉的旋律,感動著所有蒙古族同胞的心靈。
  • 《呻吟》不是一、兩個案子,不是一、兩個人或一、兩家人之間的摩擦,也不是一、兩個鄉村之間的衝突,而是直接涉及兩省區十多個縣市十多二十萬農民近百億水電站淹沒補償及土地糾紛;她不是書齋式的理論探討,而是一堆堆紅水河沿岸農民想說的話,想寫的報告。
  • 大化、岩灘、百龍灘三大水電站庫區遺留問題多 六、庫區地質災害發生頻繁,移民危房嚴重,急待處理
  • 由於電站蓄水發電後出現了施工原來設計沒有考慮到的問題,長期遺留沒有解決。
  • 大化、岩灘、百龍灘三大水電站庫區遺留問題多
  • 他們最初不約而同地湧向了三輪計程車行業,因為買車成本低廉,又不需要非常高的技能,之後市場很快飽和,以至巴掌大的縣城不得不出臺了讓三馬車分單雙號營業的規定
  • 附錄一:龍灘移民生存現狀報告<中國財富>雜誌 (2008-12-06 22:15:43)(網上轉錄 作者:胡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