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雅量篇:廣陵散絕矣

劉義慶
font print 人氣: 712
【字號】    
   標籤: tags:

豈可有喪明之責

豫章太守顧劭(1),是雍(2)之子。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屬自圍棋,外啟信(3)至,而無兒書,雖神氣不變,而心了(4)其故,以爪掐掌(5),血流沾褥。賓客既散,方嘆曰﹕「已無延陵(6)之高,豈可有喪明之責(7)!」於是豁情散哀(8),顏色自若。

【注釋】
1. 顧劭:字孝則,三國吳郡人。年二十七,出任豫章太守,有良好的政績,在五年郡,卒於郡所。
2.雍:顧雍,字原歎,三國吳郡人。出身江南士族,有才幹,曾任吳丞相十九年,朝野歸服。《三國志.吳志》有傳。
3.信,指送信的人。
4.了:明白。
5.以爪掐掌:用指甲刺入掌心。
6.延陵,指春秋時吳公子季札,又稱延陵季子。是個明禮的人,她的長子去世,能依禮加以安葬。事見《禮記.檀弓下》。
7.喪明之責:春秋時孔子弟子子夏因兒子去世,把眼睛哭瞎了,受到同學曾子的責備。事見《禮記.檀弓上》。喪明,比喻喪子。
8.豁情散哀:舒展情懷,排遣悲哀。

廣陵散絕矣

嵇中散(1)臨刑東市(2),神氣不變。索(3)琴彈之,奏〈廣陵散〉(4)。曲終,曰﹕「袁孝尼(5)嘗請學此散,吾靳(6)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7)亦尋(8)悔焉。

【注釋】
1.嵇中散:三國時嵇康,字叔夜,三國魏譙郡(今安徽省亳縣)人。博學有奇才,不與世俗同流。官至中散大夫,故世稱「嵇中散」。好老、莊之學,擅四言詩。與山濤﹑阮籍等人為友,世稱「竹林七賢」。後為司馬昭所害死。
2.東市:漢時長安道東西均有市場,處決犯人都在東市,後世遂用以稱刑場。
3.索:索取、討取。
4.廣陵散:古琴曲名。此琴曲於嵇康死後,便成絕響。後因稱絕學或事成絕響為廣陵散。
5.袁孝尼:即袁準。
6.靳:吝惜。
7.文王:即晉文帝司馬昭。
8.尋:隨即,立刻。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殷中軍問:「自然無心於稟受,何以正善人少,惡人多?」諸人莫有言者。劉尹答曰:「譬如寫水著地,正自縱橫流漫,略無正方圓者。」一時絕歎,以為名通。
  • 官本是臭腐,所以將得而夢棺屍;財本是糞土,所以將得而夢穢污。
  • 左太沖作《三都賦》初成,時人互有譏訾,思意不愜。後示張公,張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於世,宜以經高名之士。」
  • 太叔廣甚辨給,而摯仲治長於翰墨,俱為列卿。每至公坐,廣談,仲治不能對;退著比難廣,廣又不能達。
  • 習鑿齒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 便用為荊州治中。鑿齒謝牋亦云:「不遇明公,荊州老從事耳。」
  • 武林奇才、修煉高手不斷提升自身修為境界,下山歷練除三害,一系列情節曲折、扣人心弦的傳奇故事。清 袁瑛《溪山放棹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只見遠遠地從天山上飛來數十把長劍,呈扇形劍陣,劍上全是清一色青衣道人。為首一人青衣道袍,頭戴綸巾,面容清秀,腰佩古劍,衣袂飄飄,仙風道骨。
  • 武林奇才、修煉高手不斷提升自身修為境界,下山歷練除三害,一系列情節曲折、扣人心弦的傳奇故事。清 袁瑛《溪山放棹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關於太子的下落,一直是攝政王朱彪的心病。圍獵當日,據參與伏擊的頭目回來訴說詳情,太子身中劇毒,短時間內便可毒發身亡,可至今一直未見屍首,還是不能確定。而且,看如今朝堂的局勢,自己篡位登基還不到時機。還有太子一日不除,自己就一直只是攝政王,而且難保有朝一日,攝政王地位不保。
  • 武林奇才、修煉高手不斷提升自身修為境界,下山歷練除三害,一系列情節曲折、扣人心弦的傳奇故事。清 袁瑛《溪山放棹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京城洛陽,金鑾殿周圍,月光照處黑壓壓全是盔甲鮮明的軍兵,宗親王朱彪聯合御林軍統領把整個皇宮包圍。對外謊稱京城異變,為防止有人圖謀不軌,保護皇帝安全。
  • 武林奇才、修煉高手不斷提升自身修為境界,下山歷練除三害,一系列情節曲折、扣人心弦的傳奇故事。清 袁瑛《溪山放棹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隨著哨箭的發出,各路人馬是縱馬馳騁、爭先恐後,躍入春圍狩獵的獵場。伴隨著弓箭聲此起彼伏和駿馬的嘶鳴聲,林中的一場王者爭霸開始了。
  • 空曠的大殿悄無聲息,高高的清池舞榭,紅蓮妖嬈,紗幔迷濛,左側依稀立著一個窈窕嫋娜的粉紅身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