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農工--成就每一位學生的快樂學府

善華 圖:桃園農工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76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6日訊】國立桃園農工,是一所成立於民國27年,創校七十二年的知名學府。一步入廣濶校園,葱蘢龍柏夾道相迎,而大樹參天、身形各俊,綠草如茵,各處似錦繁花逢人而笑,素有「桃園市最大綠洲」之稱。

規模宏大的桃農,設有農場經營、園藝、畜產保健、生物產業機電、機械、模具、汽車、動力機械、電機、電子、化工科等11種職業類科。並設置實用技能班(造園技術學程)、體育班、重點產業專班(模具學程)、特教班(綜合職能學程)與進修學校。學生約有3500人,是桃園縣內校地最大(25公頃)、師生人數最多、教學設施與設備齊全的公立高職。除了技藝精湛,桃農升學風氣鼎盛,每年約有百分之九十五的畢業生考上大學,近六成比例進入國立科大,因此能逆勢操作、創造競爭優勢,屢屢吸引有志青年就讀。


夏荷薰香

專精、博雅兼顧,落實適性發展

現任校長徐國樹博士,是桃園農工培育出來的優秀校友。徐校長表示從就讀桃農到返回母校任教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以「惜福感恩」、「血濃於水」的用心來經營這座快樂學園;以現身說法的行動: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做人、學會變革,與桃農每一份子互信互勉。

桃農課程著重「專精、博雅兼顧」,去年以國中基測283分可達武陵高中的成績,就讀電機科的張昱傑同學表示:學校課程提供很多實習機會,練就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比高中生好。曾代表學校參加校外科學研習,桃農學生很快討論妥當,快速完成彈射器的企劃與製作;其他高中生團隊或仍茫然失措。自己也在校擔任校刊社社長,編採事務固然繁雜,但理論與實作並進的紮實學習更樂在其中。


造園科技藝競賽大放異彩

實習處施議訓主任說桃農提昇學生專業技術方式有二:一種是參加全國技藝競賽;另外則是參加技能檢定。學生畢業前平均約有二張證照,積極的孩子還自行報考社會組的檢定。像日前返校分享的劉舜維校友,在模具科畢業前已考取三張乙級、三張丙級證照。他積極的自我開發,一路攻讀至台大光電所博士班畢業,期間常有鴻海等大企業想以年薪二百萬邀聘皆不為所動;如今獲聘為元智大學助理教授,以感恩的心在學術界深耕分享。

電子科張書誠老師說孩子初入桃農時,多半信心不足,進來後,陸續看到升學榜單紛紛出現台科大、北科大等等名校,全國技藝競賽都有好名次,就逐漸轉念、努力上進。技藝競賽金手獎第二名的張昞禹同學表示訓練過程中老師會不斷拋出問題,刺激我們思考並尋求最佳解決路徑;歷年學長的佳績,憧憬之餘更想突破。以前國中成績並未很好,進來後學到很多專業,覺得收穫良多,選對發展途徑。施主任也說當年考上台中一中沒唸,選擇彰師附工就是想先建立優良的技術養成。再以他在北科大兼任教授多年的經驗所知,北科大前五名學生,未來都大致可直接推甄上台、清、交、成大等研究所,高職這條升學之路其實很寬廣。


第三屆GIS全國比賽高職特優作品

推動友善校園文化,帶好每一位學生

綜職科是最温馨的團體,學生學習都和其他科共同參與,讓他們自然融入社會。石小芳老師說中餐教室、烘焙教室、洗車美容教室等設備提供的訓練,練就他們出社會就業,可分布在烘焙業、汽車美容、加油站、團膳與物流工廠等地服務。綜職科原僅招收3班,因為家長紛紛表示孩子在此受教深感幸福,教育部特請桃農逐年擴增至今日6個班的規模。

學務處呂國彬主任認為青少年對生活環境可更關心,利用社團課提供學生特殊志工訓練,並與桃園地政事務所、八德市美好啓能中心等處合作,讓孩子多參與社會服務。例如安排學生到桃園啟智學校做「一日導師」的體驗活動,協助智障孩子進食、學習與打點生活細節。在同理心與關懷的互動中,孩子表示更懂得珍惜幸福,也很榮幸能將學習回饋刊載於校刊分享。而積極參與如桃園花燈比賽,協助成功路路樹養護等等產學合作,以及學生將自產的健康蔬菜、雞蛋、小盆栽等農特產品提供給社區民眾,孩子在做中學得健康快樂。像今年的花燈比賽,學生利用假期自動到校,從土地公信仰發想出「好山好水好神多」的大型創作,帶出對桃園文化的瞭解,更獲得高中團體組第二名殊榮。


林坤芳副會長頒發獎學金

教育部每年都舉辦全國「人權小檔案暨品德優良楷模」選拔,今年生機二甲的陳益華同學亦雀屏中選,導師張峻榮認為是桃農的生活教育對孩子啓迪良多。其實,感恩母校的紀念雕塑在校園中處處可見,校友與家長會也常捐款挹注,例如:觀自在企業董事長高志明先生,每年回饋機械科20萬元,充作全國技藝競賽金手獎的獎學金;傳世建設公司的廖文讚董事長每年亦捐款11萬元助學。企業家簡董事長捐助日系高級進口車InfinitiQ 45提供汽車科實習修護。而家長會的高世嘉會長與林坤芳副會長更是信賴桃農、力挺桃農的知名士紳。


向下扎根農經科學生插秧實習


番薯中耕實作

WORK SMART是教學卓越的關鍵

教務處莊士鋒主任表示近年來桃農在入學登記分發時大致能與縣內國立高中競爭,這二年來更有高分就讀情況。而連續三年榮獲教育部『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1300萬元補助,更用以創新教學、提升行政效率及營造各項優質學習環境。不僅各科對外表現迭獲佳績,去年英文科與地理人文科團隊,更雙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殊榮。


高二英文歌曲比賽

王麗雅老師反映以前英文教學常被認為聊備一格,學生也多以為英文學習較次要。九五課綱實施後,每週英文課增加一節,每週更安排全校英文晨讀、英聽廣播;也為高一舉辦Role play話劇比賽、Puppet Show英語布偶比賽等活動。配合英檢需求,更加强軟硬體e化,學生在家也可學習,英檢初檢已逐步提昇至近八成通過率。「教學卓越獎」獲獎後,友校如壽山高中、平鎮高中都想來觀摩教學。邱俊宏、蕭富媛老師也覺得教學要分享:比賽錄影上傳至教務處網頁提供點閱;高二英語歌唱比賽每班全員參加,學生多自動留校練習;比賽當天高一在場觀摩,來年更多創意呈現。近三年四技統測的英文PR值分析,桃農從平均78提昇至81、再昇至84,即是令人欣慰的成果。


地理考察七星山自然體驗

地理人文團隊常利用校慶、均質化社區嘉年華等機會,進行桃園地理人文調查、家族歷史研究展覽,並率領學生參加全國GIS地理資訊比賽迭獲佳績。地理科邱坤豪老師常用班會、社團課時間,帶領學生前往各地體驗行動研究。劉芸芳老師引領學生研究家族歷史,讓學生找到人文與各種產業間微妙關聯,訪問耆老之際,往往發現生活經歷中的共鳴,促進親子間互動,孩子更主動探索生活與環境關係。莊沛祺老師亦指出教授公民課之餘,都會提醒學生每晚入睡前要內省自己;要感恩陪伴自己成長的人、事、物;更要自我期許,計劃努力執行,每天都對自己說自己最棒。去年底她陪著自己班學生廖威誠首度參加全國語文競賽,孩子受到老師身先士卒的帶領,參賽更有自信,成果也令人驚喜:孩子獲得阿美族語演說第五名、莊老師也獲客語演說第一名。而另一位高三畜保科吳佩妤同學歷經縣內客語演說比賽洗練之後,神采飛揚的參加全國技藝競賽,更一舉榮獲金手獎第二名。

有些外校老師關心如此會不會太勞累?王麗雅老師說其實大家都有共識:從WORK HARD提昇至WORK SMART是尋求教學卓越的關鍵。大環境確實使老師在教學上更具挑戰,但仍要釋出讓孩子自主的機會,信任孩子有能力在課業、社團、人際互動上找到學習的著力點,適時協助學生樂在其中,邁向各自成長之路。


桃農棒球隊平日練習

分享與啟發,是甘之如飴的承擔

體育班,是另一群廣受社會青睞的焦點。徐校長說每年會率隊出國,增進國際間體育交流;孩子們常贏得國內外團體前三名錦標,畢業生考上國立大學者更高達百分之九十。在「帶好每一位學生」的堅持下,也有一位極重度聽障的新生王世偉加入生力軍,且已在去年台北聽奧運動會獲得男子400公尺接力賽銅牌獎,前景可期。

王世偉雙親受訪時表示:世偉一歲半時,醫生判定他為極重度聽障,要能與世偉溝通,教導他從知道聲音是什麼,到觸摸、感覺聲音,慢慢的集中注意力,藉以分辨不同的聲音,親子間曾歷經多年的磨合。世偉也表示曾想反抗母親的嚴厲,但想到若非母親的辛苦教導,教他舌頭擺放的位置,逐字練習如何發音,或許自己到現在也不會講話。


2009年台北聽奧運動會,極重度聽障的新生王世偉獲得男子400公尺接力賽銅牌獎,前景可期。

洪寶全老師表示很敬佩世偉雙親在運動場上全心陪伴;世偉小時候用葯影響,代謝較差,父親更在每次練習後替世偉按摩二個小時,加速世偉腿部肌肉中的乳酸代謝。以前剛參賽時,世偉聽不見槍聲,起跑常落後;後來裁判知道他的情形,都會關切是否需用旗語等協助。而在聽障奧運等更專業的比賽中,選手均須拿下助聽器,一律用燈號指引,世偉的反應就與一般聽人無差別。現在世偉也很好強,參加一般聽人的比賽,常要求裁判不必給他特殊待遇,要和一般聽人競技。

世偉的母親原本担憂世偉在校學習,一節課可能聽不到一般生所接收的百分之二十的內容,還好桃農都盡可能滿足需求。像聽奧期間參加集訓未上課,會針對世偉安排課輔以及補救教學;特教組吳佩雯老師表示面對回歸普通班級的身障生,會盡可能做到個別化需求,利用社團課及課輔時間,安排一對一或一對二、一對小組的課輔,使孩子們安心參賽,也兼顧學業;世偉也很認真,上學期總成績已能達到全班第三名。洪寶全老師亦鼓勵全班分工、不分彼此,努力從做中學,世偉也更能鍛鍊自己獨立生存的能力。

教育活水滾滾來,師生生命更飽滿

為滿足學生需求,桃農還設有進修學校,師資多由日校支援,設備資源也都共享。化工二的林冠宇同學表示入進修學校就讀,是想白天打工貼補家用,晚上盡力唸書。感謝班導大龍老師協助,還代為爭取校內餐廳的工讀。陳大龍老師分析冠宇入學時,學業成績原可考上內壢高中,為了家庭因素白天須打工,而來進修學校,如此用心非常難得,鼓勵他讀書動機勿冷却,更希望他在班上起到帶頭作用。

在電機科服務將近四十年的大龍老師,其中三十年還兼任了學校的籃球隊教練。帶球隊強調團隊精神,他發現孩子的群性好,會更激發內在潛能。之前教技藝班造園學程的學生,有二位現在唸高三,他們平日認真向師長請益,假日又去台北學技藝,用他們自已的力量,獲得全國技藝競賽第四名。而前幾年有位在籃球隊三年的農科學生畢業後,考上國立科大,大學也打了四年校隊;之後再回來報喜訊,又說考上了成大航太研究所。他感覺學生真是潛能無限,老師只是給他們展現的機會與空間,讓他們喜歡來上學。孩子喜歡來上學,老師就成功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中市國光國小校園內的榕樹感染俗稱樹癌的褐根病,並有擴散之虞,校方與樹木保育團體今天聯手展開防治行動,全力阻擋疫情擴大。師生一同為榕樹祈福,成為另類生命教育。
  • 真理大學本週二於淡水校園內的大禮拜堂舉行2010年耶穌受難週「默想耶穌苦路」啟用感恩禮拜。該活動希望讓師生體會耶穌為救贖人類來到世間的受苦和犧牲,從而激發心靈革新,以感恩的心面對挑戰,活出全新的自己。
  • (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台中市國光國小日前發現,校園內榕樹群,陸續出現發黑、燒焦的現象,在輾轉找到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協助處理,經診斷是已感染俗稱樹癌的「褐根病」,必須全株移除,以防疫情擴大。2日上午全校師生製作祈福卡掛在樹上,還為生病榕樹獻唱。教育處督學、議員及師生近百人,共同見證有意義的校園生態活動。

  • 校園環境  
    學校擁有知名的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得益於學校著名的考古學系所做出的貢獻。博物館的藏品中有著大量古埃及與中東的文物,同時擁有相當數量的中國文物,其中包括一個來自中國某朝代的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球。
  • 「人生如攀岩,克服逆境往上爬。」這是江翠國中黃耀輝校長在擔任鳳鳴國中校長時送給阿傳的箴言。
  • 台灣台中國光國小校園內的榕樹群感染俗稱樹癌的「褐根病」和小孔硬孔菌必須全株移除。日前由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及鄭福田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邱慧珠率專業樹醫群進駐校園,展開為期7天的樹病防治工程。當日,國光國小全校師生不僅一起製作祈福卡掛在樹上,現場還表演了一首歌曲獻給生病的榕樹,教育處曾華明督學、市議員、全市樹木管理人員等共同見證這一個極具生態意義的活動。
  • 澳大利亞著名研究員、南澳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裡格比(Ken Rigby)4日表示,希望學校把處理校園欺凌行為的政策信息發佈到「我的學校」網站上,公佈學校如何應對課堂、操場和網絡的欺凌行為。他的提議得到了聯邦政府的贊成。他認為這方面的信息如同『我的學校』網站公佈的學業成績信息一樣重要。
  • 週三(3月31日)清晨,渥太華卡爾頓地區Nepean 高中發生一起15歲女生在衛生間遇襲案。
  • 4月3日位於西藏安多甘南州的瑪曲縣藏族中學繼上個月發生抗議活動之後,再度發生全校師生在校園內的和平請願,此舉引起當局恐慌,派大批軍隊進駐學校。
  • 又進入螢火蟲紛飛的季節,推動校園生態保育,臺北縣建安、崇德等12所國小組成螢火蟲家族,每年4到5月都號召各國小學童投入保護螢火蟲生態,今年也不例外,各國小結合在地特色,準備了螢火蟲音樂會,天燈螢火蟲晚會等活動,歡迎民眾一起來報名參加螢火蟲祭年度盛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