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 计算器- 线上博彩全攻略

神靈異事:不可妄取他人之物

秦如初
font print 人氣: 32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8日訊】我(紀曉嵐自稱)的先師趙橫山先生,少年時在西湖讀書。因為那裏寺樓幽靜,便在樓上設置了床鋪。

有一天的夜裡,趙橫山聽到屋裡有窸窸率率的聲音,好像有人在走動,於是便喝問:「你是鬼是狐?為什麼打擾我?」

對方慢慢的、吞吞吐吐的回答:「我是鬼,也是狐。」趙又問:「鬼就是鬼,狐就是狐,怎麼說是鬼又是狐呢?」

過了許久,對方纔回答說:「我本來是已有數百歲的狐狸,內丹已經煉成,不幸被同類勒死,盜取了我的內丹。我的魂靈沉滯下來,如今成了狐狸的鬼。”趙問:「那麼你為什麼不告到陰曹?」對方回答:「凡是內丹靠吐納導引煉成的,就好像血肉附在形體上,融合成為一體。因為不是從外界獲取的,外人也無法盜走。那些由採補於他人而煉成的,就像搶劫來的財物,本來就不是自己的東西,所以別人也可以殺死他、並吸取去。我屬於後者,平時媚惑人而取得精氣,被我害的人多了。殺人者死,其罪該死,我即使上訴到神靈,神也不會理睬我。所以我不能上告到陰曹,寧願在這裡鬱鬱地住下去。」趙又問:「你佔
據這座樓,又要幹什麼?」回答說:「本來想隱跡匿聲,在這裡修行太陰煉形法。因為相公您的陽氣旺盛,光芒四射,使我的陰魄不得安寧,於是,我走出來乞求您,希望您能離開這裡,我們彼此不要相互打擾。」對方說完,便向趙橫山先生叩頭,雖然看不清對方的身形,但是確確實實的聽到對方在叩頭的聲音。接著,趙先生再問他的話,便沒有回答的聲音了。

趙先生第二天便搬了出去。

趙橫山老師,他在塾中,曾詳細的講過這件事,並鄭重的告誡學生說:「你們記住:做人要正直,不可妄取他人財、物。奪來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不能佔有它,反而會自受其害。這是一個天理,要謹守勿違啊!」

(事據《閱微草堂筆記》)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未來地球的保護神在中國誕生,三大西方預言家齊發聲,東方聖人已經出現,手中神杖喚醒世人,徹底改變世界。《未解之謎》
  • 2025值年卦、流年卦應合推背圖隱示的大時局為何?(道奇製圖/大紀元)
    日前(3月28日)少有地震經歷的緬甸發生大地震,就在同時,遠在千里外泰國曼谷的一棟已經封頂、仍在興建中的大樓在幾秒鐘內灰飛煙滅般「秒塌」,原來這是由中國建設公司承建的一棟「標誌性」成就的大樓,這種「秒塌」的意外結果是否也是一種天命之時勢的「代言」?2025年是個多變之年,2025年的值年卦、流年卦給我們人類預告了什麼時局要點?《推背圖》預言與2025年的大時局之變有什麼「巧合」之處?
  • 人們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來的使者,他與三國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並稱漢代「建安三神醫」。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梵蒂岡祕密檔案館藏驚天預言,封印400年重見天日。神祕羊皮紙預言末代教宗。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在西方傳統上,常將「五星連珠」、「七星連珠」視為災厄的前兆,而在中國古代,則多以為祥瑞的吉兆。然而,史家也發現了,歷史上多次五星連珠的發生,確實是出現在重大歷史事件或政權更迭的前夕。你怎樣看這一難得一遇的天文現象呢?是神秘的機遇?還是天命的示現呢?
  • 離奇!男子一想結婚就會身患絕症,恢復單身就不治而愈,占卜師預言治病:一件事不做就會孤老終生。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