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中国体育彩票

蕭玉:「劍」道

蕭玉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8日訊】《史記》中曾有記載,「天下之劍韓為眾,一曰棠溪,二曰墨陽,三曰合伯,四曰鄧師,五曰宛馮,六曰龍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將。」《吳越春秋》記載:」棠溪在西平,水淬刀劍,特鋒利,為干將莫邪所從出,亦名川也。」據考證,河南西平棠溪春秋屬楚,戰國屬韓,是當時冶鐵鑄劍的勝地軍工基地,距今已經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先人們在這裡開創了中國的鐵器文明,輝煌了中國的寶劍文化。

漢代劍術已甚精備,鬥劍中顯示了武藝造詣的深淺。曹丕《典論‧自敘》:「余又學擊劍,閱師多矣,四方之法各異,唯京師為善。桓、靈之間,有虎賁王越善斯術,稱於京師。河南史阿言昔與越游,具得其法,余從阿學精熟。嚐與平虜將軍劉勳、奮威將軍鄧展等共飲,宿聞展善有手臂,曉五兵,又稱其能空手入白刃。余與論劍良久,謂將軍非法也,余顧嚐好之,又得善術,因求與余對。時酒酣耳熱,方食芊蔗,便以為杖,下殿數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庋更為之。余言吾法急屬,難相中面,故齊臂耳。展言願復一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偽深進,展果尋前,余卻腳,正截其顙,坐中驚視。余還坐,笑曰:昔陽慶使淳於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術,今余亦願鄧將軍捐棄故技,更受要道也。一坐盡歡。」(《三國誌;魏書;文帝紀》裴松注引)這段有聲有色的記載,反映了當時劍術的高超和鬥劍風的興盛。

楊泉《物理論》:「阮師之作刀,受法於金精之靈,七月庚辛,見神於冶監之門,向西再拜,金神教以水火之齊,五精之鏈,用陰陽之候,取剛柔之和,三年作刀千七百七十口,其刀背夾刃,方口洪首,截輕微不絕絲髮之系,斫堅剛無變動之異。」

明唐順之《武編》說:宋太宗「選諸軍勇士數百人,教以舞劍,皆能擲劍空中,躍其身左右承之,妙絕無比。會北戎遺使修貢,賜宴便殿,因出劍士示之,袒裼鼓澡,揮刃而入,跳擲承接,霜鋒雪刃,飛舞滿空。」這些高超絕技,對後來劍術套路及表演技藝的發展,影響很大,至今我們演練的武術套路中,亦有所見。

神傳文化,歷史久遠,修煉人知道:劍是更為久遠的史前文化。到了戰國時期,冶劍之術異常發達,當時的幹將、莫邪、湛盧、龍泉、太阿等名劍被人們千古傳誦。莊子《說劍》中記載了當時習劍的情景,但他更注重以道德和勇氣鑄成的天子之劍、諸侯之劍。可以說中華文化的武和文又同根相連,舞和武亦同體相生。中華文化的源泉是道德、是神傳。@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羅成與秦瓊是隋唐時期的表兄弟,秦瓊當年落魄到了燕山遇見北平王羅藝,羅藝讓秦瓊與羅成傳槍遞鑭,秦瓊教羅成鑭法,羅成教秦瓊槍法。當時秦瓊和羅成各發下毒誓,說如果誰有隱瞞就不得好死,秦瓊發的是吐血而亡,羅成發的是萬箭穿身。結果兩人都隱瞞了一招,秦瓊隱瞞的是殺手鑭,羅成隱瞞的是回馬槍。最終,兩人的誓言都言中了。
  • 飄雪的日子
    我第一次這樣輕輕的聆聽
    那纖細而輕盈的音符
    若天邊飄來的風鈴聲聲
  • 貞觀年間,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
  • 在《滕王閣序》中有這樣兩句詩:「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落霞孤鶩齊飛的動景中,勾勒出了一幅寧靜致遠的畫面。同樣,秋水長天一色的淡然,也充滿了怡然與明淨。然而,我喜歡夕陽不僅是因為天地間悠悠的美景,更是緣自於童年,一位老人在夕陽西下時的小路上牽著我的手,走過了數不清的日子。
  • 在日常生活中,男左女右,好像約定俗成地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種習俗是怎麼產生的呢?據傳說:中華民族的始祖盤古氏化仙之後,他的身體器官化為日月星辰、四極五嶽、江河湖泊及萬物生靈。《五運歷年記》認為:中華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盤古氏雙眼所化,日神是盤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盤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間流傳的「男左女右」習俗,就是由此而來。
  • 要昇華到對民族、國家的大愛必須是以修身為前提的;而一個人要達到無私的境界,也只有修煉的人才能達到。
  • 滿溢著喜慶與吉祥的新年是每個炎黃子孫心中永遠會銘記的節日,它不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最特殊的一天,還承載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風霜愈醇的古老文化。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三地支配屬「寅」,故一天十二時晨中之「寅時」,清晨三點至五點又稱「虎時」。
  • 古老的傳說
    用悠揚的歌聲將流年尋覓
    那一季的清愁
    是北燕南飛時留在時光裡的無聲歎息
  • 中國民族音樂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音樂文化繁榮昌盛的時代。中國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它反映出中華民族以音樂修身養性的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
  • 傳統音樂與書法、繪畫、詩詞共同構成中國傳統文化中獨特的文化,琴、棋、書、畫,琴居首位。古琴音樂追求的是超塵脫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遠」的文化內涵,這種音樂最符合傳統文化的「中和」思想,成為古人修身養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