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晴玳高雄報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為了體驗稻農生活,享受種稻甘苦,高雄市明德國小 4日舉辦插秧活動,師生捲起褲管,沾滿泥巴,汗水涔涔,雖然辛苦,卻是前所未有的寶貴經驗。
明德國小配合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辦理深度米食推廣教育─學童種稻體驗,今年在學校的中庭草地,開闢了一畦水稻田。今天,明德國小學生紛紛下田插秧,用雙手賦與水稻新的生命,體驗稻子成長的完整歷程,也成就一份生命的感動。
插秧前,校長帶領大家先行祭拜土地公,祈求風調雨順,稻子成長順遂;全體學生隨之以國、台語雙聲帶宣誓:「我們要保護這片土地,用有機的方式種作。我們要負責照顧我們的稻仔。我們要學習吃苦耐勞的精神。毋驚風吹日曬、毋驚流汗。我們要尊敬種田人,不打損每一粒米。」隨後,學生自長官來賓手中接過「耕田四物」──鋤頭、斗笠、鐮刀與書,接受大家祝福,也許諾自己未來的用心。
典禮後,現場來賓、家長以及四、五、六年級學生,大家紛紛捲起褲管,歡歡喜喜下田去;學校邀請了美濃產銷班班長曾啟尚,為大家說明插秧方式,農糧署高雄辦事處孫主任亦當場示範標準動作。
校長馮綉雯表示,學校中庭草地變化成水稻田,是學校空間的活化利用,種稻體驗不僅可讓學童體會「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更能讓都市孩子深化另一種生命的學習。她說,此一活動將持續四個月,從插秧、孕穗、抽穗到收割,相信會讓學生有完整的生命體驗歷程;此外,學校也將配合辦理米食推廣活動,一同讓學生深度認識米食,體驗米食文化之美。
六年級學生邱琬葳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體驗課程,讓我們更加清楚稻子的成長過程和其中的辛勞,很期待秧苗可以長成稻穀,歡欣的收割,因為這代表我們的成果和努力。
五年級學生王凱琳說,雖然泥巴地很難走,但是卻讓人難忘,相信在努力的插秧後,我們會付出更多的心力來照顧這一片稻田。
四年級學生林家儀說,雖然水稻田非常泥濘、非常難走,但相信我們的辛苦會有收穫的。任家駿說,我有幫忙搬秧苗給同學,原來下田插秧也是需要團隊合作的。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