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客家粄仔手藝傳承 社區生財有道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1日報導】苗栗市嘉盛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徐陳美珠協辦2年苗栗市客家粄仔節及教學,推廣客家美米食文化。她今天表示,將結合社區媽媽規劃產銷平台,傳承客家美食手藝,並創造經濟效能。

據中央社報導傳統客家米食口味多元,逢節喜慶,家家戶戶忙著製作各種應節「粄仔」,年輕一代客家子弟因生活忙碌,加上家戶人口減少,對各種客家米食「粄仔」手藝逐漸陌生。

72歲的徐陳美珠自前年起連續2年推動、協辦苗栗市客家粄仔節活動,擔任教學老師,將她多年製作「粄仔」的好手藝傳授給苗栗地區的婆婆媽媽們。

徐陳美珠表示,客家節慶應景製作的「粄仔」多樣,因節慶各有不同,過年製作年糕、肉粄、紅豆粄及發粄等;清明節有菜包、發粄;端午節製作粄粽;慶典祭祀製作紅粄、錢仔粄及新丁粄等。

徐陳美珠表示,客家習俗,有添丁的人家在過年,必須準備新丁粄到廟宇祭拜謝恩;發包仔小型發粄有祭拜以「大發」之意討吉利,其他包括年糕、肉粄、蘿蔔板及發粄,都是過年應景餐點。

「製作粄仔過程繁複,需要技術,而經驗更重要」徐陳美珠說,各種粄仔風味不同,所使用的米也不同,年糕須將糯米與蓬萊米以3比1的比例混合,才能Q軟,宜煎又宜炸。米清洗後浸泡3小時,磨成米漿,裝於布袋壓乾後,取出粄團與糖充分混合,以蒸籠蒸熟。

徐陳美珠說,「發粄就要以蓬萊米製作」,將粄團與適量發粉及糖攪拌均勻後再蒸熟。

協助客家粄仔節教學,也讓徐陳美珠的手藝打出名號。每逢年節前,不少鄰里親友委託製作訂購「粄仔」,徐陳美珠因盛情難卻,2年來年節前都小規模地製作「粄仔」銷售,反應相當好,並激發徐陳美珠為社區媽媽開闢生財新點子。

嘉盛社區發展協會規劃結合社區媽媽,規劃產銷平台。徐陳美珠表示,初步規劃將社區媽媽分成菜包、年粄等各「粄仔」小組進行生產,並由發展協會建置產銷平台協助銷售,協助社區媽媽以傳統手藝創造新經濟效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