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6 日電)「和信不是貴族醫院,因為每個人都是貴族。」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20多年前從美返台創立首家癌症專科醫院,多年來堅持讓病人「直到康復或陪伴走到最後一刻」,成為醫壇佳話。
1990年黃達夫從美國返台創立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強調病醫關係必須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經常與病人溝通。曾當過記者的丘美珍,因為父親在和信醫院醫病,感受到有別其他醫院的照護,因此寫下「承諾,用心守護病人」1書。
丘美珍表示,她的父親因肝癌住進和信醫院,當時已83歲,但和信的醫生卻花40分鐘問診,從病人本身的病史,到家族成員的病例都了解,醫生還把家族病史畫成樹狀圖。
之後丘美珍開始觀察和信醫院的運作方式,究竟是何種領導方式,讓醫生願意花時間在病人身上,發現全是受黃達夫的理念所影響。
丘美珍表示,「黃達夫把照顧病人當成宗教,是他一生的天職,要把病人照顧到康復,或是陪伴到最後一刻。」為此,黃達夫多年來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影響醫生與護士。
黃達夫表示,20年來,每天上午6 時30分就進醫院看公文,「不養成積壓公文的習慣」,每週一到週五上午7時30分準時開晨會,目的是要確實掌握病人狀況。
在制度上,黃達夫規定護士每天只照顧5 個病人,每名醫生1 個診不能看超過25個病人,初診得問診30分鐘以上。黃達夫表示,「和信醫院不是貴族醫院,因為每個人都是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