薔薇卍字符系列預言的啟示(十三)

七、預言絮語
陸聞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

二千多年前,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的約翰在流放的孤島上,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聖經·啟示錄》這是一部頗具象徵趣味的預言:大巴比倫、大淫婦、紅色的獸、大紅龍、赤龍、古蛇、魔鬼、撒旦、羔羊與獸之戰等等,用象徵、比喻的手法、以神話故事的方式展開對未來的描述。需要指出的是:大巴比倫、大淫婦、紅色的獸、大紅龍、赤龍、古蛇、魔鬼、撒旦等等,都是同一具體所指。(這與預言《梅花詩》中所提及的「火龍」有極其相似之處。)

聖經《啟示錄》中最為關鍵的部分,是約翰在故事中明確表達的幾個對未來的描述,在此列舉一二,僅供參考:

一、僕人約翰遵從耶穌基督的指示寫下預言(第一章)

二、天上現出大異象來,有一個婦人……有一條大紅龍(第十二章)

三、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第十二章)

四、不拜獸像的人就會被殺害,拜獸像的人無論大小貧富,都在額上或是右手上受一個印記(第十三章)

五、若有人拜獸和獸像,受了印記,這人也必喝神大怒的酒,在火與硫磺之中永遠受痛苦(第十四章)

六、獸與羔羊爭戰,羔羊必勝過他們,因為羔羊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第十七章)

七、巴比倫大城傾倒了……有一位大力的天使舉起一塊石頭,好像大磨石,扔在海裡,說:巴比倫大城,也必這樣猛力的被扔下去,不能再見了(第十八章)

八、他的判斷是真實公義的,因他判斷了那用淫行敗壞世界的大淫婦……燒淫婦的煙往上冒,直到永永遠遠。(第十九章)

九、那獸被擒拿,那在獸面前曾行奇事,迷惑受獸印記,和拜獸像之人的假先知,也與獸同被擒拿。他們兩個就活活的被扔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第十九章)

十、他捉住那龍,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旦,扔在無底坑裡,將無底坑關閉,用印封上(第二十章)

十一、那沒有拜過獸像,也沒有在額上和手上受過印記之人的靈魂,他們都復活了,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第二十章)

十二、另有一卷展開,就是生命冊。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若有人名字沒有記在生命冊上,他就被扔在火湖裡(第二十章)

十三、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裝飾整齊,等候丈夫。(第二十一章)

十四、主就是眾先知被感之靈的神,差遣他的使者,將那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僕人……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有福了。這些事是我約翰所聽見所看見的(第二十二章)

聖經《啟示錄》給今天的人類進行了啟示:那被打上獸的印記的,一定要抹去它!那與獸為伍的被欺騙的,一定要退出它!那作惡多端行獸行的,硫磺火湖等著它!!(待續)

--摘編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宿命通是一種超越常人社會的東西,所以大多具備這種功能的人是絕不可能隨便把它用在人類社會,明明白白告訴世人,這等於是洩露天機,是絕不允許的。所以預言家通常採用一種間接的方法告訴世人,世人通常在事件過去後才能知道其真實含義。
  • 16世紀法國預言家諾查丹瑪斯在《諸世紀》中指明歷史的今天會有一位非同尋常的東方人出現,而且《諸世紀》多篇預言詩都講述了關於他的情況以及在未來他帶給整個世界的改變。本文在這裡詳解其中三首,希望通過這些預言能給今天的世人帶來一些啟迪與思考。
  • (shown)從閱讀諾氏的《諸世紀》一書,可以領略到作為一位基督徒,他是在預測人間最後五百年,所要行將發生的歷史大事......
  • (shown)法國預言家諾查丹瑪斯十六世紀預言書《諸世紀》,某中譯版在第三紀第二節詩篇,附加了下述大膽但不太被人注意到的標題。
  • (shown)雖然「道」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無處不在,每當一種新事物生成時,在它生成之前「道」就已經進入它的內部,如果人們能找到各種事物的「道」並認識它,也就能找到一種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辦法......
  • 「13顆水晶頭骨」一直是人類考古界一個重大的謎。傳說這些水晶頭骨隱藏著有關人類起源和死亡的資料,能夠幫助人類解開宇宙之謎。根據瑪雅傳說,當13顆水晶頭骨重新出現的時候,就是這個世界新、舊循環交替的時候,也是這個世界淨化的階段。…
  • (shown)本文將著重剖析《諸世紀》中的薔薇卍字符系列預言,並將諾查丹瑪斯生前所繪製的七幅畫作破解出來,希望以此見證歷史的今天。
  • (shown)人類在考古中,發現了許多帶有「卍」字形圖案的文物,考古學家們帶著驚奇,凝視著這些跨越千年的神秘符號......
  • (shown)在佛教傳入中國前,卍字符就已經被使用了。時間比佛教出現的年代還要早的多。這說明:卍字符並非佛教僅有的標誌。
  • (shown)卍字符作為神聖的符號,放在墳墓裡好像有點~不太合適。可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似乎代表著對未來歸宿的一種願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