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500彩票 - 体育

與一歲兒的說話藝術

鈞媽
font print 人氣: 23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0年12月04日訊】一歲以前因為對語言的了解有限,嬰兒只能從對母親的語調、態度了解母親想告訴自己甚麼。比方說當自己做了不對的事情時,自己的身體會感覺到痛,母親用嚴肅的語氣說:不可以!!這就是所謂”杖的教育”。然後一歲後,假設母親並沒有改變態度,逐漸孩子會起反抗之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越打越皮或越打越不怕。

聰明的母親要開始改變自己的育兒手段,將”不可以”這三個字收起來,用在”危險的時候”就好。當孩子快發生危險時聽到:不可以!才有可能發生嚇阻的作用。並非說一歲前的教育一點用都沒有,舉個例:我沒有買過幾次褲型尿布,因為鈞換尿布時都會乖乖躺著給我換,有次朋友看到我居然躺著給鈞換褲型尿布而笑,本身我覺得褲型尿布很難用。

一歲是最可愛的年紀,媽媽要學習欣賞孩子的成長,了解哪些是孩子一定會有個行為,帶起一歲兒就會更得心應手且快樂育兒。

首先把家裡不想給孩子玩的東西全部都堆高,一歲半後要教孩子從哪裡拿就要放回哪裡,如果孩子不從,母親必須牽著他的手做一次。不要對孩子拿馬桶刷到處揮舞而生氣,而是要教他把馬桶刷放回去。一天到晚跟孩子說:”不可以”是無助於孩子的成長。一歲後可以試著跟孩子說以下的話,這些也是我自己的經驗,不足的地方請媽媽們自己想。

一歲兒會直接把”不可以”略過,把後面的話聽進去

比方說,媽媽喊:不可以把手伸進嘴巴!! 一歲兒會聽成:手伸進嘴巴!(一般媽媽的反應就是直接”PA”一聲打小孩的手) 。

更好的做法是:媽媽說: 把手拿出嘴巴!! 一歲兒一般會聽進去,如果不從媽媽主動把孩子的手拿出嘴巴就好!

小孩常常把桌上的水杯打翻,當媽媽看到小孩的魔手伸向水杯時,不好的反應是,媽媽喊:不要碰水杯(或是說:不可以碰水杯);接下來就看到一個慘劇:小孩把水杯碰倒!! 然後媽媽衝過去打小孩的手。

更好的做法是:媽媽說:把手放在桌子上或是說:把水留在杯子裡。一般一歲兒都會聽進去,如果小孩還是執意把水杯碰倒,就請媽媽拿抹布跟小孩一起擦就好。

當媽媽希望孩子把手上的玩具分享給其他孩子玩,一歲兒不懂甚麼是分享,兩歲以後的孩子可以教別的小孩先問過自己的孩子,自己也可以遵從自己的意志將玩具分給其他孩子。媽媽可以問:把玩具借XX玩好不好?

這句話對一歲兒是聽不懂的。請直接說:把玩具給XX。

舉個例:某次出去玩時,鈞對公園會搖動的垃圾桶很感興趣,鈞就一直推動垃圾桶,假設我跟鈞說:不可以碰垃圾桶 ! 這樣鈞是聽不懂。要說:垃圾桶不能動。

對一歲兒說話要保持在”肯定句”

所以我現在看到鈞做出不恰當行為時,會直接脫口說:你在做甚麼?現在兩歲的鈞會直接回答我(笑)他在做甚麼!!

假設出門在外,偏偏我兩手都要拿東西或結帳時,我不會說:不要跑遠(事實上一歲兒聽不懂這句話),而是改說:站在媽媽的旁邊。

以前曾經看過一個前輩媽媽表示,自己的小兒子老是做出很多很多”脫序”行為,然而這些脫序行為都不是大女兒會做的;看到這些話讓我深深有所感,男孩子和女孩的帶法真的很不一樣,雖然某些女孩子跟男孩一樣皮,但是鈞皮的程度和費心思的程度卻也是超乎很多人。這也是我格子永遠都有題材可以寫的緣故,別的小孩會發生的問題,鈞一定會發生;別的小孩不會發生,鈞也一定會發生。

鈞常常拿很多東西墊腳來爬高,而且一個不夠高還懂得再拿一個來疊,完全不怕摔,就算摔倒也繼續爬。通常他摔下來時,我都會說:因為你爬太高才會摔下來(機會教育) 。如果我正好看到鈞在爬,我不會說:不可以爬;一般一歲兒會不理媽媽繼續爬。

比較恰當的說法是: 從上面下來。

鈞常常拿家裡的掃除用具玩,不恰當的說法是媽媽喊:不要玩!!!通常一歲兒會”繼續玩”。我的說法會是:你拿錯了,這個是媽媽ㄟ,拿回去放。鈞就會拿回去放,改拿他自己的小小掃除用具(家裡有隻小掃把是他的) 。

一歲兒的物權觀念已經成熟,所以要常常教他:這是誰的!!當鈞拿到我的東西,我不是用”搶的”,而是改說:這是媽媽ㄟ~請還給媽媽!!謝謝!!一歲兒會很欣然的還給媽媽。

一歲兒常常會不想吃飯只想玩,在我家是這樣處理:現在要吃飯了!!跟玩具說掰掰。鈞就會跟玩具說掰掰,到餐椅上或就地坐下來吃飯。

如果孩子吃一吃就在鬧不吃,不恰當的做法是:媽媽生氣說:那就不要吃(直接收起來)或是說:快吃完了!!趕快吃!

更慘的做法是拿玩具給孩子玩,一歲兒看電視吃飯是有效,但是兩歲後反而會養成只看電視不吃飯的問題。

我的做法是:我們再吃5口好不好(數字可以改) 。然後開始大聲倒數:1………………….不但可以教孩子數數,也可以讓孩子接受”剩下幾口就可以吃完”。當然如果孩子真的不吃就不勉強,就算真的吃很少。

一歲兒聽話會只聽”一個點”

某次我說:換尿布和幫媽媽拿尿布,鈞一律只聽:尿布,然後就直接躺下來等我換。

和一歲兒溝通時,一定要確認他是不是有聽懂,往往媽媽說得很認真,小孩卻一點反應都沒有,媽媽一定要蹲下來讓孩子看著自己,並確認孩子是否有用點頭來表示理解。不要對一歲兒說出情緒性的語言;比方說:你怎麼那麼笨~都聽不懂;是的!一歲兒真的聽不懂,學習用正面且簡單的字詞來跟一歲兒溝通才是親子之間彼此了解溝通的方式。

一歲以後的孩子跟嬰兒時期吃飽睡睡飽吃的教育手法完全不同;之前曾經有媽媽跟我表示:一歲前丟著哭就好,一歲後光讓他哭也無法解決問題,雖然這是誇張的說法,卻也再再說明一歲後的教養比起一歲前的養育還要更重要,帶孩子要花更多的心思和變化性,著重和孩子溝通,和一歲兒說話就成了一門藝術。◇
──轉自《亂七八糟的快樂育兒》http://www.wretch.cc/blog/lucklandtw/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點可能會讓你感到比較安慰,那就是這些研究(以及在這之前的許多研究)的結果均發現,父母教養孩子的方式並不是憑直覺就可以擁有的能力;事實上,教養孩子對很多父母來說都是很困難,而且很吃力的事。大部分父母都很需要鼓勵與資訊來幫助他們把孩子教得更好。事實上,父母可以培養出教養孩子的能力,也能學習更有效的教養方式與對策。
  • 許多研究都曾探討父母的教養方式。教養方式指的是你與孩子相處時的表現,你們之間的互動模式,你與孩子溝通的方法,以及你對待孩子的態度是什麼。前面我曾經提過,教養方式可分為三種:權威型、獨裁型與放任型。
  • 有非常多公共的免費資源,只要家長多用點心,不花錢的教養方式反而可能有最好的效果呢...
  • (shown)我明白養育孩子這段過程對我而言並不是犧牲,而是因著減法得到的加法,甚至也許是乘法。因為願意「捨」,而換來更大的祝福與生命的品嚐。
  • 總是難以克服「讓孩子自己做」的盲點?以下四個觀念,或許能有效幫助你跨越障礙:
  • 透過以上四階段過程洗禮,家長較能「心安理得」放心放手。透過循序漸進的放手過程,讓孩子一步步累積對自己的信心,大人也一步步累積對孩子的信任。
  • 資優的兒子學業優秀,但在家中卻讓人傷透腦筋,狀況百出,到底該如何改變現狀呢?......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