呻吟語(十四 )
余二十年前曾有心跡雙清之志,十年來有四語云:「行欲清,名欲濁;道欲進,身欲退;利欲後,害欲前;人欲豐,己欲約。」近看來,太執著,大矯激,只以無心任自然求當其可耳。名跡一任去來,不須照管。
君子之為善也,以為理所當為,非要福,非干祿;其不為不善也,以為理所不當為,非懼禍,非遠罪。至於垂世教,則諄諄以禍福刑賞為言。此天地聖王勸懲之大權,君子不敢不奉若而與眾共守也,茂林芳樹,好鳥之媒也;污池濁渠,穢蟲之母也,氣類之自然也。善不與福期,惡不與禍招。君子見正人而合,邪人見憸夫而密。
吾觀於射,而知言行矣。夫射審而後發,有定見也;滿而後發,有定力也。夫言能審滿,則言無不中;行能審滿,則行無不得。今之言行皆亂放矢也,即中,幸耳。
蝸以涎見覓,蟬以身見黏,螢以光見獲。故愛身者,不貴赫赫之名。大相反者大相似,此理勢之自然也。故怒極則笑,喜極則悲。敬者,不苟之謂也,故反苟為敬。
多門之室生風,多口之人生禍。磨磚砌壁不涂以堊,惡掩其真也。一堊則人謂糞土之牆矣。凡外飾者,皆內不足者。至道無言,至言無文,至文無法。
苦毒易避,甘毒難避。晉人之壁馬,齊人之女樂,越人之子女玉帛,其毒甚矣,而愚者如飴,即知之亦不復顧也。由是推之,人皆有甘毒,不必自外饋,而眈眈求之者且眾焉。豈獨虞人、魯人、吳人愚哉?知味者可以懼矣。
好逸惡勞,甘食悅色,適己害群,擇便逞忿,雖鳥獸亦能之。靈於萬物者,當求有別,不然,類之矣。且風德麟仁,鶴清豸直,烏孝雁貞,苟擇鳥獸之有知者而 效法之,且不失為君子矣。可以人而不如乎?
(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