呻吟語(十三 )
古之人勤勵,今之人惰慢。勤勵故精明,而德日修;惰慢故昏蔽,而欲日肆。是以聖人貴憂勤惕勵。先王之禮文用以飾情,後世之禮文用以飾偽。飾情則三千三百,雖至繁也,不害其為率真;飾偽則雖一揖一拜,已自多矣。後之惡飾偽者,乃一切苟簡決裂,以潰天下之防,而自謂之率真,將流於伯子之簡而不可行,又禮之賊也。
清者濁所妒也,而又激之淺之乎?其為量矣。是故君子於已諱美,於人藏疾。若有激濁之任者,不害其為分曉。處世以譏訕為第一病痛。不善在彼,我何與焉?
余待小人不能假辭色,小人或不能堪。年友王道源危之曰:「今世居官切宜戒此。法度是朝廷的,財貨是百姓的,真借不得人情。至於辭色,卻是我的;假借些兒何害?」余深感之,因識而改焉。剛、明,世之礙也。剛而婉,明而晦,免禍也夫!
君子之所持循,只有兩條路:非先聖之成規,則時王之定制。此外悉邪也、俗也,君子不由。非直之難,而善用其直之難;非用直之難,而善養其直之難。處身不妨於薄,待人不妨於厚;責己不妨於厚,責人不妨於薄。
坐於廣眾之中,四顧而後語,不先聲,不揚聲,不獨聲。苦處是正容謹節,樂處是手舞足蹈。這個樂又從那苦處來。滑稽談諧,言畢而左右顧,惟恐人無笑容,此所謂巧言令色者也。小人側媚皆此態耳。小子戒之。
人之視小過也,愧作悔恨如犯大惡,夫然後能改。無傷二字,修己者之大戒也。有過是一過,不肯認過又是一過。一認則兩過都無,一不認則兩過不免。彼強辯以飾非者,果何為也?
一友與人爭,而歷指其短。予曰,「於十分中,君有一分不是否?」友曰:「我難說沒一二分。」予曰:「且將這一二分都沒了才好責人。」
(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