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科學家

牛頓:從科學家到鍊金術士

【大紀元2010年11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出生於1642年12月25日,他是科學史上卓越的天才,從不喜歡浪費他的時間。這位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很少遠離家門進行社交活動或旅行。他不做體育、不彈奏樂器、不打橋牌不騎馬。牛頓終生未婚,也沒有緋聞,85歲時去世仍然童貞。

作為牛頓可並不容易。他不僅制定出運動和引力定律,還擬定了沿用至今的空間約束軌跡方程;他不僅發現了光的光譜特性,還發明了微積分。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牛頓同時是一個嚴肅的鍊金術士。1667年春天,牛頓開始修習化學,1669年底,牛頓開始鍊金實驗。其後近30年的時間中,牛頓在鍊金術實驗上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他留下的有關鍊金術的資料竟然超過100萬字。

美國印第安納州布盧明頓大學教授紐曼對牛頓的鍊金術歷史進行了研究。被譽為「理性化身」的牛頓、「現代世界的總設計師」如何如此熱衷 「偽科學」鍊金術?是像有些人認為的,接觸汞使他神經變得不正常?還是牛頓貪財或者盲信,對事實視而不見?

在紐曼博士看來,上述假設都不成立。他說,牛頓作為鍊金術士同作為科學家相比是同樣的投入和堅持。在當時的時代,人們相信化合物可以分解成為基本成分,這些基本成分可以重新組合成為更理想的物質。 「17世紀的實驗科學家大多數都是這樣。」

此外,雖然當時的鍊金術可能沒有掌握蛻變元素的藝術,諸如使用粒子加速器等設備,但是他們的工作成果不可磨滅,他們帶來了新的藥物、更明亮的顏料、耐用的肥皂和更好的酒。紐曼博士說, 「鍊金術是化學的代名詞,化學又比轉變更大。」

對牛頓來說,鍊金術也可能被證明比化學更大。紐曼博士認為,牛頓的鍊金探索幫助他實現在物理學中的一個根本的突破:他發現白光是彩色光線的混合,白光可以分解為彩虹一樣的彩色光,彩色光又可以通過透鏡再次合成白光。紐曼博士認為,鍊金術對牛頓光學的突破至關重要,「他不只是分解光線,他再次合成光。這是從化學到物理的技術轉換。」

鍊金術的理論是將物質看成層次和顆粒化的,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和半永久性粒子聚在一起,形成更加複雜和多孔的物質,與20世紀分子生物學和量子物理揭示的事實並無多大出入。

鍊金術士也成為善於發現欺詐案件的專家。一個著名的鍊金術士證明,「神奇」的硫酸泉水與真正的轉變無關。事實是,硫酸銅泉水會造成鐵棍表面鐵原子溶解,而置換出泉水裡的銅原子。

紐曼博士說,「有很多的騙子,尤其是在歐洲貴族宮庭,」如果鍊金術士被發現欺騙國王,會被處以絞刑,而這些術士也死的很奢華。他們身著金銀絲織品外套,然後在包裹金箔的絞刑架上被絞死。

牛頓同樣對詐騙不能容忍。在擔任造幣廠監督一職時,在造幣廠職員和宮廷官吏貪污成風的環境裡,牛頓表現了清教徒的廉潔品格,並且把盜竊錢幣上黃金的人送上死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