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http://www.iloveguava.com/b5/10/11/18/n3088858.htm )
四道步驟,循序漸進放手
以上四個觀念,有助大人跳脫「幫孩子=愛孩子」的思考陷阱;但究竟有哪些行動步驟,才能讓放手過程更順利?
在童軍教育領域超過三十年,台北市綜合活動輔導團輔導員陳君健,詮釋教學與教導的過程為「經過嚴謹設計的放任」。無論是教學生或自己的兩個孩子,她都秉持「規則/見習/實習/試做」四步驟。如以教孩子搭公車為例:
步驟一 規則/事前清楚說明。在家中說明整個過程,以及可能遇到的突發狀況。這個過程有可能是從日常聊天中慢慢累積,重點是大人要「耐煩」回答孩子提出任何的疑問。
步驟二 見習/大人示範,孩子觀看。此階段由大人帶著孩子同行,大人說明自己每個步驟的用意,小孩專心觀察。透過見習過程,有助於孩子具體了解先前獲得的知識。
步驟三 實習/孩子領導,大人觀察。此階段也是大人小孩同行,但角色互換,由孩子發號施令、自己決定,大人在過程中只觀察,就像路人甲般跟在孩子後面。除非過程中嚴重危及道德或生命,否則所有評論都等下車後才進行。
步驟四 試做/交給孩子,大人驗收。此階段,大人不隨行上同一輛公車。若仍不放心,可騎車跟在公車後面,或是直接前往目的地驗收成果。
透過以上四階段過程洗禮,家長較能「心安理得」放心放手。透過循序漸進的放手過程,讓孩子一步步累積對自己的信心,大人也一步步累積對孩子的信任。
實用篇
階段放手建議清單
一歲半到三歲:收好睡衣或玩具/把髒衣服放到洗衣籃/自己選擇早餐食物/沖馬桶/飯前睡前洗手/把尿布丟到垃圾桶
三到四歲: 餵食寵物/做簡單的三明治與水果沙拉/擦鞋/擦桌子/
五到六歲: 清理浴室水槽/掃走道/倒垃圾/選個禮物給喜歡的人/選擇喜歡的衣服並自己穿上
六到十一歲 :盆栽澆水/蹓狗/訓練寵物/每天自己起床、每晚自行上床睡覺/處理小傷口/能寫簡單的感謝卡/幫忙餵更小的嬰孩/掛衣服/飯後收碗盤,保持房間整齊清潔/整理書包/摺棉被/掃地拖地
十一到十四歲: 換床單/能傳達較複雜的電話訊息/知道如何處理緊急事故,如小孩窒息/自己安排讀書時間/在監督下使用洗衣與烘衣機/洗窗戶/規劃自己的派對/根據購物清單採買/洗菜挑菜/洗切水果/刷洗馬桶
十五到十八歲: 接弟弟或妹妹下課/買衣服/自行看醫師/能自行赴約面試/幫朋友搬家/洗車等等,逐漸展現正直、負責、自立、同理心、容忍等好品格。
資料來源:《Raising Everyday Heroes:Parenting Children To Be Self-Reliant》/中國童子軍幼童軍團長手冊/台北市五常國小學習護照
--轉載自《親子天下雜誌》天下雜誌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