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0年11月19日訊】看到題目,也許令大家想起在中國影壇上轟動一時的感人影片。可我不是張藝謀,所以男女主角也不需要漂亮脫俗,故事情節自然不一定打動得了讀者的心,但我還是想借這個題目寫寫這對平凡的夫妻。
父親和母親的結合談不上愛情,只不過是在挑三揀四里,年紀不知不覺地失去了優勢,在家人的催促緊逼下,倉促茫然地走在一起。母親這樣形容當年的父親:剪著一個碗蓋頭,又黑又瘦,兩條腿在褲子裡打晃悠;父親這樣形容母親:臉平如餅,矮矮的像冬瓜。
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是難於維持的,更不用說在完全向左的環境背景下長大的父母親。母親生長在城市,後來還有一份不錯的工作。而我的爺爺奶奶都是腳踩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我的父親只是讀完了小學。如果說他們兩人完全相反也不盡然:他們的性格之前都是一樣的固執和自我。
婚後家庭戰爭不斷,戰爭導火線從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吵到對彼此家族的不滿。不過因為他們對家庭還有著一份責任和義務,終究還是沒有離婚。
女人的情感特別的纖細敏感,母親回憶起當年的,語氣還是有些憤憤然: 「你不瞭解啊,那時我身體差心情更差。你父親一點也不體貼溫柔,脾氣又壞,有時我們一吵可以好幾個月不說話,日子簡直是生不如死!」
我不是母親,自然是沒法完整地體會她的心情。正在這要同床異夢的當口,父母在機緣之下走入了法輪功修煉。也許是佛法的慈悲和神奇,父母親開始慢慢地轉變:爭吵減少了,就算有口角,也只是生氣一會就好。父親很自然的戒掉了煙酒。母親的身體也越來越健康,多年的積怨就在兩人相互的包容忍讓下化解了。現在的他們相互扶持,相互體諒,兩人在家有商有量,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們一直就這麼好呢!我想這或許還是算不上「愛情」,不過相比之下,這樣患難與共,相敬如賓的」親情」更加彌足珍貴!
父母二十多年的婚姻故事簡單乏味,不過身在其中,細細品味,也可以懂得一些道理。
時下的年輕人,大多對古人流傳的「月老紅線」之說嗤之以鼻。婚姻失去了往日莊嚴的容貌,披上一層灰濛濛的色彩—–「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婚姻是自由的枷鎖」, 有些人甚至不再相信婚姻,把婚姻當過場。
反觀古人的婚姻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現在還是作為新人的美好願望。在我個人看來這幾個字並不只是字面理解的那麼浪漫。這句話的真正涵義是:牽著你的手,與你慢慢老去。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在這個漫長的歲月裡,兩人會一起經歷怎樣的人生呢?榮華富貴,戰亂離別……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不離不棄。其實這就不僅僅是一份責任,還是一個「信」字,是一生的托付和責任。
而在這個漫長的生命過程中,兩人總會有一些磕磕碰碰,甚至就像我父母那樣的大吵大鬧。如果可以做到相互包容忍讓,以對方為先,向古人那樣對婚姻有一份真摯的信念,記住自己的責任,那麼一切的風浪都會過去,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就不難做到了。
婚姻不需要轟轟烈烈,只願細水長流,相伴到老,謹以此篇獻給我最敬愛的父親和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