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安門到伊拉克—— 熊焱用詩歌記錄人生之旅

font print 人氣: 4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0年1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劉菲艾爾蒙地報導)北大法律系學生、六四學生領袖、中共通緝犯、美國軍中牧師、詩人,從這一連串的頭銜,人們可以窺見熊焱不平凡的人生經歷,而這些經歷又變成詩句噴湧而出彙集成《熊焱詩選》,經由六四文化傳播協會出版和讀者見面。

11日,熊焱在洛杉磯華僑文教中心的新書發表會上說,自從1992年逃出中國、踏上美國的第一天,為了怕沖淡英語的長進,他一直不敢講中文、看中文書,以致很多中文字都寫不出來了。時隔17年,當他終於博士畢業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書架上摸出幾本書如饑似渴地讀起來。接著就是10月的某一 天,心中冒出幾句中文詩句,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以每天5~8首的速度一口氣寫到第二年2月,把沉澱在大腦裡28年的中文都爆發出來。

熊焱曾在1994年和2003年兩度從軍,先是作為士官,後作為隨軍牧師,之間的8年則是攻讀神學博士。他曾以軍中牧師的身份跟隨美軍第一 裝甲師執行伊拉克前線的作戰,也到過南韓和德國。從六四學生領袖到牧師,是甚麼決定了這一改變?熊焱說:「目睹了天安門廣場上的屠殺,抬過屍體,我忽然明白了很多。那些激動人心的口號和事實的對比,讓我感到在專制統治下,想做善事是不可能的……我開始思考:真理在哪裏,力量從哪裏來?」

參加《熊焱詩選》新書發佈會的洛僑中心主任簡許邦表示:「熊焱講『是神改變了他』……在中共政權統治下的大陸,最大特點就是不知道『敬天畏神』。人們如果都天不怕地不怕,天下一定會大亂。」

已經退役的熊焱目前在阿拉巴馬Warrant Officer Career College軍校任職。和中國軍隊做比較,熊焱說,在中國的軍隊無處不在的是「政委」,在美國的軍隊裡,「只要有信仰上帝的人就會有牧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89年中國政府出動坦克和軍隊血腥鎮壓了天安門廣場學生民主運動的事件雖然已經過去了二十年,但是對當年天安門廣場的學生民主運動領袖來說,事件彷彿發生在昨天。當年的那場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事件給他們各自的人生帶來甚麼樣的印記? (w2009-06-03-voa69.cfm)
  • 前六四學運領袖、目前在美國擔任軍中牧師的熊焱,28日自泰國過境上海返回美國途中,在上海機場遭到海關盤查,前後長達兩個小時。熊焱表示,此行目的是前往東京探視馮正虎、並轉飛曼谷訪友,並無入境中國的意圖。上海機場盤查特定旅客的舉動,表明當局監控異議人士的手段已擴張到海外電郵和電話通訊之中。
  • 這個星期五是1989年六四民主運動21週年。一些讀者和聽眾很關心當年那些學生運動領袖如今都在做甚麼。如今是一位全職軍人、並且是全職的基督教神職人員。 (XIONG-YAN-64-20100603-95574994l)
  • 李柱銘,一位從法律界走向政壇的香港民主運動領袖,一生致力於捍衛法治與自由。他不僅是香港最資深的大律師之一,更是民主黨的創黨主席,在香港民主運動的歷史上留下深刻印記。
  • 有人把社工比喻為「北斗星」,究竟邵家臻這顆星,照亮了多少人?社福界前立法會議員邵家臻今年1月10日因胃癌病逝,並在2月15日舉行安息禮,享年55歲。他從開始關懷弱勢,後成為社工,他擔任大學講師、立法會議員、參與社運、成立囚權組織「石牆花」,在生命的最後修讀神學,走過短暫又色彩繽紛的一生。在邵家臻離世後,各個界別人士紛紛發文表示哀悼,他的安息禮上有逾千人到場送別,他生命背後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
  • 他們長相漂亮,說話動聽,口號迷人,他們就是貝隆夫婦。他們成了新的國家偶像,帶動著新的國家方向。而貝隆夫人,至今仍然是阿根廷的民族圖騰,因為她的傳奇生命那麼短暫,還沒有讓人回過勁兒來,就成了永恆,於是更加迷人。
  • 南希用一生詮釋了全心全意的支持和不離不棄的守護。她和里根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婚戀被讚譽為美國總統史上最偉大的愛情故事。
  • 命運的輪盤呼呼轉動,里根和南希默默祈禱,往昔種種都是奠定基礎,命運把這對戮力同心的夫婦推向更大的舞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