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帝雉生態攝影 大雪山精彩展出

font print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法生台灣台中報導)台灣國寶帝雉,又名黑長尾雉,為台灣特有種,分佈於中、高海拔之森林、灌木林及箭竹草原之底層。個性謹慎隱密,常於霧中或細雨時出來覓食,從容鎮定的儀態,為牠贏得了「迷霧中王者」的美譽。

帝雉雄鳥全身大致為光澤亮麗的藍黑羽,尾巴為藍黑色帶有白色橫紋,眼睛周圍為醒目的鮮紅色,羽色對比十分亮麗,有王者之風。雌鳥為了孵育下一代,有明顯保護色,以不顯眼的暗褐色為主。

通常母鳥一出現就只顧著低頭覓食,難得抬起頭來。公鳥則小心翼翼跟隨母鳥後面,時時提高警戒,整日保護雌鳥,顯得特別體貼。帝雉喜好隱身於濃霧中,且只在清晨與黃昏時刻現身,因不易親近觀察,拍照記錄更是困難。

東勢林理處處長陳奕煌表示,為讓更多人能一窺帝雉的萬種風情,特別邀請台北縣明湖國中退休教師洪虎傳,於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客中心舉辦「帝雉生態攝影展」,展期至3月31日止,作品張張精彩難得,免費參觀,期望遊客能在欣賞之際,也能更加了解生態保育意涵。


(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記者趙宏進台中縣20日電)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內朵朵的台灣百合花開滿林道沿線,蔚為特殊景觀,如同森林中的花仙子一般,林務局東勢林管處今天呼籲遊客欣賞百合花時,切勿任意採摘以免觸法。 
  • 〔自由時報記者陳品竹/台中報導〕在中台灣的大雪山,有一位種樹的男人賴倍元,23年來耗資15億元,種了超過20萬株樹,把原本噴農藥的果園變成了森林,他的傻勁感染了30位企業家,也開始用種樹來愛台灣、愛地球。
  • 又見毒魚事件!和平鄉大雪山社區橫流溪27日傍晚數百尾魚蝦翻肚暴斃,魚屍綿延400公尺,居民懷疑因勸導釣客禁釣遭挾怨報復。由於前日遊客眾多,即使有巡溪志工巡守,仍發生憾事,毒魚事件讓致力維護生態的大雪山社區頗受打擊,痛批毒魚民眾太兇殘。
  • 大雪山為鳥友們口耳相傳之賞鳥聖地,也是鳥類的天堂地之一,四處可見鳥類美麗俏皮的身影,大雪山多彩多姿且多樣性的動植物相,也是全家感受浪漫秋意,享受芬多精森林浴的好去處。
  • 台灣第一大神木─大雪山神木命危的新聞經本報3日批露後,引發主管機關的重視,林務局東勢林管處已派出一支探勘隊前往,預定在今天下山,此行主要任務在於實地了解現場情況,並錄下神木的傷害影像,再於近期內邀請學者專家共同從影像中會診,以決定善後的搶救措施。
  • 英國面臨近百年來最酷寒嚴冬,上週下過30年來最嚴重大雪後,氣象局警告,未來二天將有新一波降雪;英國政府召開應變會議,研商因應對策。
  • 大安溪神木對外交通中斷超過10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今天說,近期派員探勘,確認神木依然健壯,繼續保有「台灣第一大神木」的地位。
  • 位於紐約曼哈頓心臟地帶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自1935年開館以來,坐擁1800件館藏,一直是美術與歷史愛好者心中的聖地。歷經5年、斥資3.3億美元整修與重新規劃的博物館終於修繕完畢,4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不僅一樓標誌性展廳煥然一新,更首次開放原為私人住所的二樓,並推出一系列嶄新的展覽、裝置藝術與公共活動,並開放一座可容納218人的全新音樂廳。
  • 2019年4月15日,當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聖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際,不禁懷疑這座廣受大眾敬愛的大教堂能否恢復原貌。如今,歷經五年修復,這座神聖的法國哥特式教堂傑作,再次成為巴黎天際線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