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正规博彩平台-七星彩开奖-649开奖

詩詞賞析–勸世歌篇

書雲
font print 人氣: 1776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詩詞賞析–勸世歌篇

章回小說中有許多開場詩、卷頭詩,文章中間或末尾有「正是」及「有詩為證」,多為勸世之作,如明代馮夢龍之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等。茲分為幾大類介紹給讀者:

一、有講名利情三者之勸世之作: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在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 清.曹雪芹〈好了歌〉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東昇西墜為誰功?
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權也空,名也空,轉眼荒郊土一封!」 ~ 明.悟空〈萬空歌〉

人世間一切,名利情三者,都知到頭來全是空的,什麼也帶不走,來時一身光,走時也一身光,而人卻偏偏忘卻不了,一生汲汲於此。

二、有講宿命安排的勸世之作:

「富貴自是福來投,利名還有利名憂;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 〈金瓶梅詞話〉十四回

「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 ~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二

人間事並不是由人去爭取就能得到的,一切都是命的安排。強求只是徒然無功,命中註定會有的,到最後終究會有;命裡無時,到頭來還是沒有。於無奈中見順其自然、樂天知命的豁達。

三、有講因果報應的勸世之作: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勸君莫把欺心傳,湛湛青天不可欺。」
~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廿

「公門裡面好修行,半夜敲門心不驚;善惡到頭終有報,舉頭三尺有神明。」
~ 清.佚名〈竹枝詞〉

【竹枝詞】,集民間俗語而成。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因果循環,報應不爽。不論做好做惡,時時都有神明在看管著呢!

四、有講人生觀之勸世之作:

「但行刻薄人皆怨,能布恩施虎亦親;奉勸人行方便事,得饒人處且饒人。」
~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五

此詩勸人心胸要寬大,少刻薄,多行善,多與人方便,能原諒別人的地方就原諒人,蓋待人寬厚也。

「萬事由天莫強求,何須苦苦用機謀;飽三餐飯常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
~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二十(卷頭詩)

此詩意境同上首,亦勸人知足做人,多化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少與人結怨,否則冤冤相報永無休止!

【三言】明代馮夢龍之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
【二拍】明代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註:明崇禎末,有抱甕老人,就三言二拍將近二百篇小說中選出四十篇,編成〈今古奇觀〉一書,刊行於世。所選大致為能發揚忠孝節義等固有美德之作,過份淫褻有害世道者均加摒棄,故明末以後,〈今古奇觀〉盛行不輟,而三言、二拍則終至煙沒不聞,清時被禁,近始重顯於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史威登堡是17世紀十分受人尊敬的科學家, 因為奇特夢境和異象,他成為第一位以科學家身分記錄撰述所看見的神靈、天堂與地獄、預知的未來……
  • 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故事中,伊麗莎白的偏見產生於她的視角和觀念。當她站在自己的生活圈子裡、用自己僅知的生活經驗和思考方式為標準去衡量達西時,達西怎麼看都是傲慢的、不招人喜歡甚至是令人氣憤的。
  • 老話講「妖不勝德」,在《西遊記》中,作者對一些小妖出場的描述也很真實生動且耐人思量。
  • 不一時,將出酒肴,無非魚肉之類。二人對酌。朱恩問道:「大哥有幾位令郎?」施復答道:「只有一個,剛才二歲,不知賢弟有幾個?」朱恩道:「止有一個女兒,也才二歲。」便教渾家抱出來,與施復觀看。朱恩又道:「大哥,我與你兄弟之間,再結個兒女親家何如?」施復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兩下聯了姻事,愈加親熱。杯來盞去,直飲至更餘方止。
  • 這首詩引著兩個古人陰騭的故事。第一句說:「還帶曾消縱理紋。」乃唐朝晉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時,一貧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風鑒,以決行藏。那相士說:「足下功名事,且不必問。更有句話,如不見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豈敢見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縱理紋入口,數年之間,必致餓死溝渠。」連相錢俱不肯受。裴度是個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話休煩絮。一日張孝基有事來到陳留郡中,借個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處游玩。末後來至市上,只見個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驅逐他起身。張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與他幾個錢鈔。那朱信原是過家老僕,極會鑒貌辨色,隨機應變,是個伶俐人兒。當下取錢遞與這乞丐,把眼觀看,吃了一驚,急忙趕來,對張孝基說道:「官人向來尋訪小官人下落。適來丐者,面貌好生廝像。」張孝基便定了腳,分付道:「你再去細看。若果是他,必然認得你。且莫說我是你家女婿,太公產業都歸於我。只說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對答,然後你便引他來相見,我自有處。」
  • 說這漢末時,許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過名善,真個田連阡陌、牛馬成群,莊房屋舍,幾十餘處,童僕廝養,不計其數。他雖然是個富翁,一生省儉做家,從沒有穿一件新鮮衣服、吃一味可口東西;也不曉得花朝月夕,同個朋友到勝景處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時八節,備個筵席,會一會親族,請一請鄉黨。終日縮在家中,皺著兩個眉頭,吃這碗枯茶淡飯。一把匙鑰,緊緊掛在身邊,絲毫東西,都要親手出放。房中桌上,更無別物,單單一個算盤、幾本賬簿。身子恰像生鐵鑄就、熟銅打成,長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積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費。正是:世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調。
  • 這八句詩,奉勸世人公道存心,天理用事,莫要貪圖利己,謀害他人。常言道:「使心用心,反害其身。」你不存天理,皇天自然不佑。昔有一人,姓韋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隨著大親,在紹興府開個傾銀鋪兒。那老兒做人公道,利心頗輕,為此主顧甚多,生意盡好。不幾年,攢上好些家私。韋德年長,娶了鄰近單裁縫的女兒為媳。那單氏到有八九分顏色,本地大戶,情願出百十貫錢討他做偏房,單裁縫不肯,因見韋家父子本分,手頭活動,況又鄰居,一夫一婦,遂就了這頭親事。
  • 話說宋朝汴梁有個王從事,同了夫人到臨安調官,賃一民房。居住數日,嫌他窄小不便。王公自到大街坊上尋得一所宅子,寬敞潔淨,甚是像意。當把房錢賃下了。歸來與夫人說:「房子甚是好住,我明日先搬了東西去,臨完,我雇轎來接你。」
  • 話說浙江嘉興府長水塘地方有一富翁,姓金,名鐘,家財萬貫,世代都稱員外。性至慳吝,平生常有五恨,那五恨:一恨天,二恨地,三恨自家,四恨爹娘,五恨皇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