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戲曲故事–來生債
今日暫且來當個說故事的人,來跟大家介紹一個戲曲故事(屬元雜劇)。
龐居士是個繼承祖業的大財主,生活極為安逸舒適。
有天,龐居士帶著佣人去探望朋友的病,他這位朋友李孝先才短短數日不見,卻病得讓他吃驚不小,他問道:
「怎麼會病成這樣子呢?」
「前些天我打衙門經過,看到一個欠債的人被吊起來嚴刑拷打…我忽然想到,我也欠了你二兩銀子,加上利息就是四兩了,可是萬萬沒想到我作買賣失敗了,根本沒法還錢…也許哪一天我的下場就跟那個人一樣被吊在那裡…」
見李孝先哽咽得說不出話來,龐居士瞬間呆住了。他一片好意地借錢給朋友,不但沒解人之危,反而造成朋友為此憂患成疾?
因為他太有錢了,對於現實社會、人生疾苦,龐居士似乎無從體會。他平日雖待人十分寬厚仁慈,但他真的弄不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這就是錢的意義嗎?
他馬上要佣人把那二兩銀子的借據燒掉,然後再拿二兩銀子給李孝先治病。
李孝先感激地哭著說道:「您的大恩大德我這輩子無法報答,下輩子我就是做牛做馬也要來還您…」
龐居士回家後,即刻把所有借據全給燒光了,一箱箱的借條憑據足足燒了大半天才燒乾淨。李孝先的事觸發了他的善心,因為他想到不知還有多少像李孝先這樣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可憐人啊!
這時天色已晚,龐居士在自家前後院繞了一圈,觀望著自己的家園和產業,和今天的善行,心中感到十分滿足,不意傳來一陣快活而滑稽的歌聲,哼哼唱唱不成曲調:
「哦喲──牛啊牛啊─你再不好好的走─我可要打了啊──」
「是誰在唱啊?他一定過得很快樂。」龐居士不解地問佣人。
佣人答道:「他叫羅和,是磨坊工。」一邊喚著羅和前來。
龐居士向羅和提出了他的疑問。
「我才不快活呢!我天天做這些工作,揀麥、簸麥、淘麥、曬麥、磨麥…洗麩累得半死,結果才領二分工錢,我要不這樣唱,肯定會累得睡過去呢!」
龐居士感到很疑惑,為什麼他這麼累,但他的歌聲卻是如此愉快喜悅呢?不過,另一個念頭昇起,他不忍心看著羅和受苦,便摸出一錠銀子給這小伙子,要他去做個小本生意,不要再這麼辛勞了。
羅和領了銀子高興地回到家中,把隨手拴在門上的草繩解開就進了門。平日家無長物,一根草繩把門拴上就行了,但這下有了這筆錢,他開始忐忑不安起來了,門上那根草繩哪夠安全啊?他緊緊地把銀子揣在懷裡睡覺,卻夢到有賊要偷他的錢。他一驚醒,決定把銀子藏在灶裡的灰燼堆。不一會兒,他又夢到失火了,他連忙起床把銀子藏在水缸裡。可接著又夢到淹大水了,他趕緊又把銀子埋在門下的土裡,不料又夢到強盜來打劫,甚至還要取他的命,他嚇得一身冷汗跳起來,卻發現天亮了。一晚上心驚膽戰的,沒個好眠,羅和衡量來衡量去,還是決定回頭做個窮人,把銀子還給龐居士。
龐居士忽然體會到錢帶給人的影響了:「孩子啊!一錠銀子你就擔心得睡不著了,那我這個金銀財寶成倉庫的人可怎麼好?難怪我會唱不出歌來了!」
龐居士走著走著逛到了牛棚,忽然他聽到驢跟馬在對話:
「馬大哥,你是怎麼來這兒的呢?」
「我前世欠龐居士十五兩銀子,所以這輩子做馬勞動來還他,那你呢?」
「我欠他十兩,所以做驢拉磨來還他。」驢回過頭去跟另一頭牛問道:「牛大哥,你呢?」
「我從前向龐居士借了十兩銀子,連本帶利共欠他二十兩,所以今生做牛來還他。」
龐居士震驚地差點昏倒。
「老天,我一心要做好事,怎麼卻讓別人得做牛做馬來還債?一意想做善事,卻變本加利成了放債,太可怕了!我放的竟是來生債!金錢這東西真是讓人生生世世都擺脫不了的嗎?」
龐居士急急喚來他的佣人:「你把所有的房地契產業字據全都給我燒掉!」
龐居士的妻子急眼了:「你在做什麼?你把借據燒了,我順著你的意思沒吭氣,可你現在居然連房地契都想一把火燒了,我和兒子鳳毛女兒靈兆可還要活呢!」
龐居士很堅持:「我們繼承家產做財主,已經夠痛苦了,為什麼還要留下這些錢叫我們的孩子又去做財主?甚至是孩子的孩子也去做財主?舉個例子,一隻小鳥妄想霸佔整個森林,其實它能夠棲身的不過是個小樹枝而已;鼴鼠想要喝掉一條河,其實它也只能喝滿他那個小肚子罷了。那為什麼我們這種只吃得下三升糧食的人,卻偏偏要貪婪地佔著萬頃田地呢?一天到晚把住了算盤兒撥來撥去的,就把自己這一輩子這樣給撥掉了──這是何苦呢?饒了自己吧!讓我們自自在在地過簡樸的日子就好了!」
不知道龐居士為何整個改觀了,他的妻子聽丈夫的一番話後,雖覺得十分合情合理,但心中還是有些不甘心。
龐居士吩咐道:「給所有的下人一人二十兩銀子,解散他們回家與家人團聚,回去好好侍候自己的父母,我再也不要過讓人服侍的生活了!另外,所有牲畜都放回到山林中有水草的地方,把家裡的金銀珠寶全都堆到一百艘小船上,運到外海後再統統堆上大船,然後明天我把大船開到東海去,讓所有的財寶都沈回到大海裡。」
隔日,岸上萬頭鑽動,擠滿了驚奇的群聚,一陣狂風暴雨之後,大海裡的龍王接收了那些另人咋舌的金銀珠寶。
「我們以後靠什麼過活呢?」
「別擔心,老天不會餓死一個勤奮的人的。夫人啊,跟你說個秘密,我可是會編笊籬,技術還很不錯呢!以後可以叫兒子去鹿門山外的竹園砍竹子,我來負責編,讓女兒拿去賣,我們從現在開始要過一種跟以前迥然不同的簡樸生活了。」
從此以後,他們這一家人過著踏實簡單而勞動的生活。龐居士第一次發現自己和家人也能唱歌了。兒子一邊唱歌一邊砍竹子,龐居士夫妻倆則一邊唱歌一邊編笊籬,女兒一面唱歌一面賣笊籬,那真是一把用歌聲編製而成的笊籬呢!他們在賣的豈只是普普通通的笊籬而已,他們是希望在人世苦海中撈起拯救起一些個沈迷物慾執迷不悟的靈魂啊!
龐居士一家人過著如此心安理得的日子,最後,他們赫然發現他們一家四口原來都是有來歷的神明,於是闔家證悟了果位,同返天界。
故事人人愛聽,但聽完故事之後呢?是否也觸動了我們內心某些失落已久的東西…
人人皆有善心,只是被後天所形成的一切給蒙蔽了,這個故事也點醒了我們,人們依循著各自的想法所做的一些善事善舉,去幫助那些我們認為需要援助的人,但因為我們著實看不到事物的因緣關係,故事的發展是否就如同龐居士一樣,好心好意的結果卻導致他人承受不起的來生債呢?
於今這個大洪流大染缸中,人類的道德急速低下,對物質金錢的追求擺在了第一位,為了掙錢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在金錢遊戲中沈淪著自己的良知,一天到晚提防著人也同時算計著人,搞得睡覺都不能安心的睡,滿腦子是如何賺錢、賺更多的錢、甚至是怎麼樣能把別人口袋中的錢全數扒光。其實,人以為人很聰明,以為自己能掌握一切,能掌握金錢、地位、甚至一切一切,但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講,人是否反而才是被金錢所操控著的呢?
註一:雜劇,指金元時發生於北方之戲,純粹以北曲為之。元明戲曲,大都描寫兒女私情…。
註二:鼴鼠飲河:比喻小量,所取不多,或沒有什麼大不了。
註三:笊籬:撈麵條用的竹器。
註四:本雜劇作者不詳,或云元劉君錫所作,元燕山人(今河北薊縣),錄鬼簿上謂:「性方介,人或有短,正色責之…人稱為白眉翁,家貧…不屈節…所作樂府行于世者極多。」今僅存來生債。
參考資料:中國歷代經典寶庫–戲曲故事〈時報文化出版〉,編撰者/張曉風。
全元雜劇初編二編三編外編〈世界書局〉。
————————————————————————————-
作者註:註二之「鼴」字,右旁的「匽」應作「晏」,但因中文輸入查無此字無法輸入,故以「匽」字代替。
本文分析不代表大紀元觀點
大紀元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