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8月20日訊】沙走馬樓,出土了大量的三國吳簡,數量達十七萬枚左右,被認為是當年大陸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昨天,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主任謝桂華說明了初步研究成果。據謝桂華表示,大陸考古學家已經清洗了十二萬枚,還有五萬枚沾滿泥土的簡牘保存在長沙市博物館倉庫中。至於完整解讀三國吳簡的內容,至少需要一個世紀的時間才能竣工。
中時電子報稱,謝桂華是中國簡帛學研究的權威專家,昨天他是在長沙所舉行的「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中,以「百年簡帛發現、整理、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為題,透露了上述成果。謝桂華說,三國吳簡數量龐大,內容豐富,涵蓋了基層人民的社會生活、經濟關係、土地制度、賦稅制度等史料,考古價值十分重大。
因此,即使大陸方面能集結國際簡牘學界的力量,至少需要一個世紀的時間才能破解三國吳簡的所有內容。謝桂華表示,這些吳簡出土時,百分之九十五被泥土覆蓋,有的已經斷裂殘破,需經清洗、拍照和拼湊,整理起來很費時間。
此外,謝桂華指出,甲骨學的研究經歷一世紀,中間出現了一些大師級學者,如王國維、郭沫若等。吳簡剛出土,文字資料全部發表,預估需要十年時間,最繁瑣的則是後續的整理和解讀。另一位大陸學者肖靜華專門負責清洗三國吳簡,她表示清洗一枚竹簡,需要四十分鐘左右時間,因為手法必須非常細膩,既要洗淨竹簡,又不能洗掉上面的字跡。
由於大陸越來越能掌握古物保存技術,這些出土的三國吳簡現在保存狀況完好,部分竹簡的初步研究成果已經集結在「嘉禾吏民田別」,一書中在一九九九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