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8月17日訊】
歌仔戲是台灣唯一土生土長的戲曲,知識份子對它多存輕視之心,幾乎沒有文學家或藝術家肯花心血栽培它,甚至在它的黃金時代也是如此,所以,文學部分就成了歌仔戲最貧乏的一環。
過去歌仔戲的演出,絕大部分都沒有劇本,其演出就靠排戲先生事先在舞台中間向演員說明故事情節,分配擔任角色,指示出場順序及相互間之關係,至於正式演出的好壞,則要看演員的經驗和應變力如何而定。
一般演員大都在戲班裡長大,他們從小耳濡目染,何種情況該唱做對答,都已熟悉,大體都能應付裕如。所以演出不依劇本、唱詞、對白,多是即興之作,淺白而通俗,便是歌仔戲的特別之處,也是過去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至於歌仔戲的劇目,最早僅限於「陳三五娘」、「山伯英台」、「呂蒙正」、「阿祿娶妻」、「什細記」等戀愛史劇,後來逐步擴大範圍,加進了台灣民間故事,取用平劇及其他地方戲及盛行於民間的「通俗演義」故事,形成中國故事的大雜燴。
資料來源:中華文化天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