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娱乐城 论坛

顏真卿書法「郭虛已墓誌銘」日前出土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陸書法藝術界最近有重大發現。根據中新社報導,日前大陸考古學家在河南省偃師首陽山鎮溝口頭村北的一座唐墓中,發現了一塊石碑。鑑定結果,確認這塊石碑上面有大書法家顏真卿撰寫的「郭虛已墓誌銘」,成為歷來出土年代最早的顏真卿作品。

據大陸考古學者表示,這塊石碑屬於青石材質,蓋頂有十六字篆書「唐故工部尚書贈太子太師郭公墓誌銘」,鑑定之後發現,碑上的墓誌撰寫於天寶八年(公元七四九年),比以往所出土的顏真卿早期作品「夫子廟堂記」殘碑以及「多寶佛塔碑」,年代更早。

學者指出,河南省偃師首陽山鎮溝口頭村的唐墓主人是唐天寶時期工部尚書郭虛已。郭虛已為官清廉耿直,曾駐守唐疆域邊境抵禦外侮,功績彪炳。顏真卿是郭虛已的下屬,對郭氏的才學﹑品德十分欽佩,曾多次為郭氏家族撰文和書寫墓誌﹑碑文。有關顏真卿為郭虛已撰寫墓誌的故事,在中國書法全集「隋唐五代編上」就有詳細記載。

經整理統計之後,學者發現「郭虛已墓誌銘」是由楷書寫成,共有三十五行,每行三十四字,合計一千一百五十字,字裡行間交代了唐朝與吐蕃之間發生的重大事件和歷史狀況,可供歷史研究的素材。對書法藝術而言,這塊墓碑更具有研究價值,當時顏真卿四十一歲,書法藝術已至成熟境界,該墓誌文字結構嚴密,筆法強勁有力,堪稱顏真卿楷書的上乘作品。這塊墓誌已收藏於偃師商城博物館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談起歷史上的賢后,許多人都會聯想到唐太宗的長孫皇后,明太祖的馬皇后,而魏武帝曹操的妻子卞后卻鮮有人提及。或許是因為《三國演義》中的奸雄形象太深入人心,讓曹操及家人蒙受了許多不白之冤。但只要我們翻看歷史就不難發現,卞后的賢德和遠見足以比肩歷代[ascii]著[/ascii]名的賢后。
  • 「一時全大節,千古仰清塵。(宋代李廌)」千百年來,蘇武節已成為中華傳統價值展現的一座豐碑。那麼,對於道德急速下滑中的末劫時的人類社會,又有那些啟示呢?
  • 宋之問是唐代詩人,他與另一詩人沈佺期齊名,時稱「沈宋」,是唐朝近體律詩的代表人物。
  • 張巡帶兵軍紀嚴明,陳琳檄文文筆俊美。
  • 作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在過去三四千年間,其下游決口一千多次,河道因河水泛濫大改道共26次,對中國黃淮海平原的地理環境影響巨大。為此,歷朝歷代政府都要派官員治理黃河。有清一代,出了幾位治河能臣,其中治水最為成功之一的當屬道光年間的河道總督栗毓美,清史稿是這樣評價他的:「實心實力,卓為當時河臣之冠,不獨磚工創法為可紀也。」
  • 歷史上的北伐戰爭,既有晉代祖逖中流擊楫的豪放意氣,也有蜀相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盡瘁,更少不了岳飛北上抗金、收拾舊山河的壯懷激烈。正因為這些千古流傳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賦予銳意進取、統一國家的意義。
  • 梁國邊亭的人暗中幫楚人灌瓜而使兩國友好,曾參耕耘誤斬瓜根而被父親杖打。
  • 漢武帝在位時,版圖遼闊,國力強大,對橫行於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採用漢高祖時代的和親政策,而是對匈奴發動一波波的大規模反擊。在對匈奴長達幾十年的征戰中,衛青、霍去病、李廣三人,是抗匈奴名將,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戰功最大者。
  • 康熙年間,大阿哥允禔曾掌管養心殿營造事務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進殿拜見,並與康熙皇帝閒談。
  • 外驅金虜,內平匪寇,南宋大英雄岳飛以忠義許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紹興五年(1135年),岳家軍平定楊么的洞庭湖之戰,可說是岳飛軍事生涯中一部驚人的傑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