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5日訊】首富蘭克林被稱為美國之父。在談起他的成功之道時,他說這一切源于一次拜訪。那是他年輕的時候,富蘭克林應一位老前輩之約,老前輩把約會的地點放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蘭克林來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進門,“”的一聲,他的額頭重重地撞在門框上,額頭上青腫了一大塊,痛得他哭笑不得。出來迎接他的老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了笑說:“很痛吧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來拜訪我最大的收獲,一個人要想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富蘭克林牢牢地記住了老前輩的教導。把謙虛列為他一生的生活准則。
還听到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公司招聘員工,門外排著長長的應聘隊伍。每進去一個人,主考官不由分說,凌空劈來一個耳光,問:“這是什么滋味”几乎所有的人都捂著自己的臉出來了,當然,這些人都落聘了。后來,有個年輕人走了進去,主考官同樣劈來一個耳光,問:“這是什么滋味”年輕人站直身子,定了定神,他以同樣的速度,同樣的力量,在同樣的位置,給主考官同樣的一個耳光,說:“就是這個滋味。”因此,這位年輕人被錄取了。
富蘭克林以低頭而抵達成功,年輕人卻以昂起頭顱而被聘用,這是不是人生的悖論呢不,其實為人處世真正的法則是,在擺放我們自己處的位置時,我們應該是富蘭克林,而在擺放我們自己心的位置時,我們必須是那個年輕人。也就是說,我們應該低頭處世,昂首做人。
(摘自《人生与伴侶》第6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