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東擴—-歷史的机遇還是沉重的負擔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16日訊】上周一個由歐盟委員會派遣的代表團訪問了保加利亞,這個代表團的主要任務就是和保加利亞政府進行有關歐盟東擴和保加利亞申請加入歐盟的談判。作為當年華沙條約組織中的重要經濟力量,現在的保加利亞早已是一片蕭條。由于蘇聯的解體使得保加利亞當年的外貿體系全部遭到破坏,加之波黑戰爭的影響以及多瑙河日益嚴重的污染更是使得這個國家的經濟雪上加霜,据統計現在全國的失業率已經高達25%,這遠遠超出歐盟國家的平均水平許多倍。面對這种情況,代表團團長經濟學家馮霍琴向保加利亞政府保證:“你們的申請一定會被批准。”
馮霍琴在口頭上保證這個赤貧的國家能夠很快加入歐盟這個歐洲最強大的經濟俱樂部。但她也表示,加入歐盟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不可能使新加入的國家的經濟馬上得到起飛。盡管如此她還是反复重申,保加利亞加入歐盟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會比一般人預料的更快,他說,最晚在2004年以前,歐盟就會接納這個貧窮的國家。
當然保加利亞不會是歐盟第一個接納的東歐國家,因為在它之前有很多國家正在排隊等候,比如波蘭、捷克共和國、波羅的海三國,几乎所有的中東歐國家都在申請加入歐盟,甚至遙遠的土耳其也表示出強烈的“入伙”愿望,但由于糟糕的國內經濟和地緣因素的影響,土耳其的努力恐怕還需要一代人的時間。
歐盟積極承諾不斷后悔
40年前,隨著歐洲經濟共同體的誕生,西歐的國家逐漸在經濟上融為一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從剛創立時的法、德、意、荷、比、盧六國逐漸擴大到現在的15國,這几乎覆蓋了所有的西歐國家。隨著歐洲經濟共同體正式改名為歐盟,其覆蓋整個歐洲的計划也開始正式實施。歐盟擴張的目的是消除中東歐和西歐在經濟上的差距,由于這個差距的成因是复雜而多方面的,因此在擴張問題上,歐盟不同成員國有著各自的打算。比如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德國一直力主首先接納波蘭這個曾經遭受德國侵略的國家;而法國由于冷戰對前蘇聯控制的國家的溫和的外交關系,主張首先接納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家。
盡管歐盟國家口頭上對接納中東歐國家表示積極,但在行動上卻是躑躅不前。有些承諾已經許下許多年,但至今仍沒有執行。比如波蘭,法國總統希拉克和德國前總理科爾曾聯合承諾在2000年接納波蘭進入歐盟,但至今仍沒有履行這個承諾。波蘭官員曾表示,從1990年起,歐盟每年都要向波蘭承諾加入歐盟。現在許多人怀疑歐盟是不是真想接納這些窮國加入歐盟來分享歐盟的財富。
這种猜測不無道理,每一個申請加入歐盟的國家帶來的都不會是昂貴的嫁妝,而是貧窮和落后。如果所有中東歐國家都被接納為歐盟成員國,歐盟的疆界將擴大34%,人口將增加29%,而GDP僅增加5%(按照當前的匯率)。換句話說,如果接納所有的申請國,整個歐盟的人均GDP將下降16%。相比之下,80年代歐盟接納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三個國家時人均GDP僅下降了6%。正是這种原因使得人們普遍認為歐盟在為它對所有申請國的承諾而后悔,尤其是在波蘭,老百姓覺得歐盟正在逐漸忘記當年戰爭中欠下的債。
東擴的障礙:負貿易創造效果
其實歐盟對接納中東歐國家的不積極也有苦衷的。歐盟不是一個松散的國家聯盟,根据《布魯塞爾條約》的規定,歐盟成員國的法律和政策將打破國家的疆界而在整個歐盟內通用。另外,歐盟成員國的生產要素可以無限制地自由流動,這就是說任何一國的勞動力都可以到他想要去的地方工作,并享有与當地人同樣的福利待遇(包括醫療、教育等)。任何一國的資本可以毫無成本地從一國境內轉移到另一國境內。這樣說來,歐盟接納那些貧窮的國家就好比是把從前的窮鄰居接納為家庭成員來分享家中的一切,這就是所謂的“負貿易創造效果”。
另一方面,對那些申請國來說,加入歐盟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儀式就能完成的。他們還需要大量的時間來适應歐盟的政策法律制度,并盡可能快的提高本國經濟的活力以同整個歐盟內的對手競爭。而且,雖然加入歐盟可以是那些中東歐的古國与歐洲發達國家的關系更加緊密,但他們和那些申請加入歐盟的競爭對手之間的關系勢必會受到影響,而那些國家正是他們的傳統經濟伙伴。
由此可見,在歐盟東擴問題上,無論是現有成員國還是那些雄心勃勃的申請國都將面臨一個兩難境遇——對任何一方,東擴既意味著歷史机遇,又意味著可能加重國內的經濟負擔。在最近的愛爾蘭全民公決中,愛爾蘭人就是出于對本國經濟的擔心而投票拒絕批准《尼斯條約》——歐盟在10年之內接納15個中、東歐國家。看來歐盟各國將不得不在如何保持本國經濟狀況同時又加強与歐盟整體合作上做出努力,在歐盟真正實現覆蓋全歐洲的宏大目標之前,各方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