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开云体育黑钱 - App Store shouye
財經消息

新家族財團異軍突起 面臨道德与能力雙重風險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15日訊】 6月8日,深圳太太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滬市挂牌上市,原本寂寂無名的朱保國及其家族成員控制的財產市值一舉突破80億元人民幣,創造了中國民營資本爆炸般增長的新神話。

據新浪財經報道﹐太太藥業總股本27108万股,流通股7000万股,上市首日收盤价41.79元。作為董事長 ,朱保國個人通過關聯公司間接持有47.54%的股份,連同其妻、母、弟等人間接持有的股份,占總股本的74.18%,當日市值為84億元人民幣。

僅僅半個月,曾被媒體稱為“神話”的用友軟件董事長王文京創出的50億元身价記錄就迅速被刷新,而在《福布斯》雜志2000年度中國50名首富名單中排名第二的希望集團劉永好家族(市值估价83億元)也已被超越。

民企爬上“資本天梯”

“今天是中國資本市場值得紀念的日子,”6月8日,深圳國信證券公司董事長李南峰說,“作為一家民營企業,一次性籌措到17億元資金(以發行价計算),這在中國資本市場前所未有,標志著中國民營企業融資渠道已經打通。”

据了解,在太太藥業上市過程中,有關方面給予了充分支持,其財務報表由證監會副主席史美倫女士親自審定。

在太太藥業的8年發展歷史中,國信證券功不可沒。除此次為太太藥業上市做主承銷商外,國信證券還有至少2次關鍵性的援助使太太藥業邁過門檻。第一次是1997年,為太太藥業收購深圳第三大藥厂————深圳海濱制藥有限公司————提供擔保貸款,使太太藥業跨出了成長的關鍵一步;第二次是1998年,擔保貸款1億港幣,幫助太太藥業把美林證券手中的股份回購,為其在國內上市鋪平道路。

不遺余力地一手把太太藥業扶持到今天,國信證券一直在“高壓作業”。“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上市的企業大部分是國有企業,把錢掏到國有企業手中大家覺得比較放心,而一旦交給民營企業就會覺得風險很大,”李南峰說,“直至上市前還有人問我:太太藥業淨資產只有2億2千万,一次性籌資17個億,今后出了問題誰負責?”

李南峰為什么要“舍命陪君子”?8年前認識朱保國的時候,他的企業還在低水平掙扎,何以李要拿自己的命運作賭注一路扶持他到今天?

原因有兩條:第一是對人的認可,“朱保國的确屬于專心做企業的那种人,不圖虛名”;第二是對机制的認可,“目前困擾國有企業的3個核心問題:產權關系、人事制度、利益分配,民營企業基本上已經解決,這保證了民企的核心競爭力与旺盛的生命力,也就注定了資本市場對他們的傾斜,”李強調說,“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我不干自然有別人干————因為資本投到他們身上能夠實現增值,就這么簡單。”

此間人士認為,審批制在2001年的終結和核准制的推行已經為民企上市做好了制度安排,以“用友”和“太太”成功上市為標志,民企大規模進入資本市場的高潮已經到來。

“家族企業”面臨兩大風險

在得到資本市場強力追捧的同時,朱氏家族不得不面對來自媒體的尖銳提問:在由家族企業變成公眾企業的過程中,太太藥業“一股獨大”,如何保障中小股東權益?

事實上,對市場人士的質疑,朱保國顯然早有所料。在招股書首頁“特別風險提示”中赫然寫道:本公司發行前系家族公司,給公司經營和少數股東帶來一定風險。而且將朱保國家族的所有關聯企業及其所占股權,作為招股附件以圖表方式一一公之于眾,此外,4名終極股東朱保國及其母、其妻、其弟都公開了身份證號碼和住址。

朱保國的回答是:“我承認太太藥業是家族控股,但家族控股一定會損害小股東利益嗎?一定就搞不好嗎?”他援引美國羅氏制藥、香港長江實業等知名家族企業的例子來證明太太藥業的明天,“你們看到了,他們都很成功啊。”

按照朱的解釋,在太太藥業中由于產權關系明晰,大股東与小股東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司每賺一塊錢,家族就賺7毛4,每虧一塊錢,家族就虧7毛4,所以,我們肯定會很小心地花每一分錢。”更重要的是,這种治理結构“保證了公司的運營效率”。

分析人士指出,家族控股的上市公司在西方并不鮮見,微軟、福特、杜邦、柯達、摩托羅拉公司等業界巨頭均屬此類。

据調查,在美國公開發行股票的上市企業中,被個人或家族所控制的超過40%。但如果以此推斷家族控股上市公司同樣能夠在當今中國取得成功卻缺乏說服力:与美國市場相比,中國市場監管机制還很不健全,几千年的“家天下”傳統并未徹底終結,而現代市場經濟理念的全面啟蒙亦遠未完成。

“沒有別人能夠決定這個企業的命運,決定命運的人只有朱保國自己,”李南峰坦誠地表達了他的看法,“到今天為止,我依然看好他。但是如果有一天,他不想干了或干不了了,開始想算計了,整個人變質了,那就非常危險————要轉移資產總會有辦法,這是最大的風險:道德風險。其次是能力風險,管理這么大的企業,這么多人和資金,對個人能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研討會”上,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公司股權集中度与公司治理有效性之間的關系曲線呈倒U形,股權過于分散或過度集中都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构。前者會造成股東的“搭便車”的心理,對公司的經營狀況不聞不問,對經理人員的監督變得軟弱無力。而后者將造成控股股東擅權獨斷,高層經理人員惟大股東之命是從。

吳敬璉提出的解決之道是:在股東多元化的同時,完善董事會工作程序,加強監管力度,尤其是強化強制性關聯交易制度。巧合的是,6月8日“太太藥業”挂牌當天,上證所、深交所同時宣布了最新的《股票上市規則》,其中包括“擴大關聯交易的披露范圍以及明确董事、股東、公司的承諾的披露与監管”等內容。

這是監管體系的進步,但顯然僅僅靠監管并不足夠。決定公司治理結构合理性的“上市公司股權期權管理條例”在有關各方的急切等待下仍未出台,給上市公司的股東和管理者造成了心理障礙。“我并非不想給公司的主要管理者股份,但現在職工股已經被禁止,而期權管理辦法又沒有,”朱保國說,“一旦國家說可以搞期權制了,我第一個支持。”

鑒于目前國內上市公司中大多數是國有企業,證券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是國有股的“一股獨大”問題。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自然人控股”漸成風潮、民營公司上市步伐的加快,民企“一股獨大”所帶來的种种問題以及由此派生的市場風險,將成為下一個社會關注的焦點。

新家族財團浮出水面

在改革開放20年后,在全新的市場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新家族財團”已經作為一個群體浮出水面。

最為知名的要算四川的“劉氏家族”和東北的“張氏家族”,從飼料和地產起家后,這兩大家族集團迅速切入金融領域,取得了令人瞠目的成功,家族旗下控制的資產已經突破百億。其后一大批家族控股(或自然人控股)企業通過上市實現了資本膨脹,近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浙江天通股份(潘建清父子)、北京用友軟件(王文京)和深圳太太藥業(朱氏家族),三家企業分別在2001年1月、4月、6月上市,以開盤价計算,其家族控制財產或股份的總市值分別為9億、50億和84億元。

“這种(局面)剛剛開了個頭,成批的億万富翁將在不長的時間里出現,”李南峰說。國內資本市場目前已經可以支撐起一大批与朱氏家族同樣的財團,他們的出現有助于實現資本的有序化擴張和增值。對于這种几乎是一夜之間突然出現的家族財團(或富翁),李認為應該從社會長遠發展的角度加以分析,不宜以“分配不公”為由加以棒殺。

“首先這是改革開放20年積累的成果,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非常优秀的企業家,非常优秀的人。同時這也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水塘大了必然有大魚。”李指出,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就是為這些已經出現的或即將出現的財富集團做好法律和體系保障,以使整個社會的財富穩定而有序地增長。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洛克菲洛中心又將易主 (12/22/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