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論”要把中國引向何方?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27日訊】 鄧小平的理論之一是“特色論”,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什么是“中國 特色”?“特色論”要把中國引向何方?這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影響甚大。本文擬從 一些事例入手來探討“特色論”的本質。
一、信用卡
先從一件小事──信用卡談起。
國外的信用卡是一种真正的信用關系,即信用卡公司基于對客戶的信任,讓客戶先花錢后還債。信用卡的出現是金融史上的一件大事,標志著金融体系的現代化。在日常生活中,人人离不了信用卡。
國內早在八十年代就幵始發行信用卡,而且常被作為改革的成就之一來宣傳。但信用卡一加上中國特色就變味了。其作法是你先在銀行存一筆錢(比如五千元人民幣),然后憑銀行發給你的信用卡可以在指定銀行取款,透支也是可以的,但限制极多,且利率高。這种中國特色的信用卡實際是國外的取款卡,所代表的是一种存取款 關系,根本沒有信用的意義。這种信用卡与國外的信用卡有質的區別。
從信用卡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外國什么好的東西,衹要傳入中國,加上“中國 特色”,就變得不倫不類了。其實中國改革中的許多事情都是如此。
二、股份制与証券市場
中國把股份制改造作為重要的改革措施,中國証監會主任劉鴻儒還強調股份制要走國際化道路。但實際上在特色論的指導下,現在的股份制与証券市場仍然是一种与國際通行標准有本質差別的土特產。
國際上的股份化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而中國的股份化要堅持公有制,這就決定了中國的股份制不得不具有這樣一些中國特色:
第一,以公有制為基礎,并沒有改變國有的本質,股份制公司不是獨立的經濟實体,仍然由國家牢牢控制。
第二,國際上的股份衹分為普通股份与优先股,中國的股份分為國家股、法人股、內部職工股、社會個人股諸多种類(且不說還有衹賣給外籍人士的B股)。占絕大部分的國家股、法人股、內部職工股不能在市場上自由交易,這就違背了股份制的一 個基本特點──股份自由流通。
第三,股份制公司仍要受党的控制,在董事會、監事會之外還有党委。董事會、 監事會和經理人員仍堅持“党管人事”的原則,由上級党委指派。 這种股份制公司沒有一點現代化公司的味道,不還是過去國有企業的變形而已。 怪不得國人把這种公司稱為“翻牌公司”──換盪不換葯。 与股份制相關的証券市場也是有中國特色的。且不說政府用行政手段控制股市, 官員利用特權從中漁利,僅就購買股票之前先要買購股証,抽簽中號方可購買,不 中號買購股証的錢就白花,這一點就足以使國外的証券專家目瞪口呆了。 沿著這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股份化路子走下去,中國的國有企業能走出困境嗎?能 成為現代化公司嗎?我想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三、期貨市場
一九九三年被稱為中國的期貨年,報紙的宣傳自稱“六載走了百年路”,言下之意是咱中國特偉大,僅用六年就走過了國外期貨市場一百多年所走過的路。可惜這种期貨市場又是有中國特色的。
期貨市場是一种買空賣空的市場,其本質特點在于基本沒有實物交割,交易者通過先買后賣或先賣后買的對沖來結束交易,交易的目的也不是實物流通,而是獲得買賣的价格差。而中國卻把先簽約后進行實物交割的遠期交易作為期貨交易。中國最權威的《人民日報》曾在頭版頭條把這种遠期交易作為期貨交易來宣傳,成為世人的笑柄。在實際上,中國所有期貨市場上的交易絕大多數都是遠期交易(還有相當
部分是現貨交易),真正的期貨交易微不足道。把國外標准的批發交易作為中國特色的期貨交易又是中國領導人的一大發明。
本來期貨市場是在市場經濟成熟的基礎上,由商人自發推動形成的。但中國卻在 市場經濟不成熟的基礎上由政府人為地制造期貨市場。由政府“催生”,這當然是 中國特色。但這种中國特色的結果就是期貨市場混亂不堪,而混亂狀態又為中國的 特權者們提供了一個亂中取利,大發橫財的机會。
四、市場經濟
世界各國的市場經濟都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衹能与私有制相容,這是基本的經濟學常識。但中國卻要以公有制為基礎搞市場經濟,并以此作為中國特色。
從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來看,公有制實際是國家所有制。當國家是一個獨裁政權時,國家所有制也就是獨裁統治者所有制。這种所有制与統治者主宰的計划經濟是一致的。
在公有制之下,所有者并不承擔任何責任(所以,在建國以來,以毛澤東為首的統治集團浪費了國家几千萬億資產而不負任何責任,仍然是光榮、偉大、正确的),相反可以通過其特權地位獲利。
既要保持公有制的特色,又要搞市場經濟,于是就有“放權讓利”、“承包制” 、“現代公司制”等等。公有制不取消,企業不能真正獨立。各种變通的方法就給 了當權者及其子女以國有資產謀利的机會。這就是當前中國經濟的現實。那么,沿 著這一條路會走向何方呢?張五常認為其結果是“讓干部們各据一官,划定固定的 貪污權利”的印度之路。科爾奈認為其結果是“權力結构和居支配地位的公有制必 須保留下來并与‘市場’相結合”的混亂經濟。
五、義務教育
這篇文章寫作之際,國內正在幵教育大會,主要當權者紛紛亮相,又接見,又講 話,顯示出一派對教育甚為重視的動人景象。于是,我又想到了有中國特色的義務 教育。
按國際上的理解,義務教育有兩重含義,一是政府保証所有人免費受到應有的教 育,注意,衹有政府提供的是免費教育,才有義務的含義﹔二是人民如拒絕這种教 育,那就是違法。
中國早就提出城市普及九年教育,農村普及六年教育的義務教育制度,也通過了 相應的法。可惜這种義務教育并不是免費的,不但收費,而且相當高。義務教育法 實施多年了,文盲還在二億以上。中國領導人總愛以重視教育自居,但中國文盲人 數最多,教師待遇最低,教育經費在政府支出中最少,接受普通教育收費最高,恐 怕是舉世皆知的。義務教育義務在哪里?政府承擔了什么義務?
中國把教育的義務交給了人民,人民不僅要為自己子女受義務教育交納高額費用 ,而且還要勒緊褲帶支持“希望工程”。當政府每年把一千多億用于公費吃喝,把 更多的錢用于浪費性投資時,卻要人民為政府有義務承擔的教育出錢,這真是舉世 無雙的中國特色。這次教育會議的召幵又是要總結推廣這一特色吧!
六、結 語
什么是中國特色呢?中國特色就是中國那些腐朽、反動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為中國所特有,稱之為中國特色就恰如其份了。堅持中國特色就是不論如何改革,總不能把這些東西改掉。在這些中國特色的東西中,最基本的當然是一党專政和公有制了。這兩樣是特權者的命根子,猶如賈寶玉之通靈寶玉。特色論的關鍵正在于此。沿著這條有中國特色的路走下去,中國不被幵除球籍還有什么前途呢?我實在想不出來。世界之潮流浩浩蕩蕩,向著市場化与民主化發展。中國以其特色論而抗拒這一潮流。其結果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原載《天下論壇》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