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奧,不要以全体納稅人的名義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16日訊】北京市一位重量級官員日前表示,今后五年內北京將在交通設施領域投資1800億元人民幣。當看到這個報道,你便不再怀疑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中國為了申辦2008年奧運會將增加200億美元投資。如果如樂觀者所預期,中國經濟將走出低谷(如果借著申奧的東風,“高增長”的机會可能更大),那么這种預期在明年就會變得十分保守﹔而如果中間有一屆新政府出現,我們無疑會看到一個更新的北京。
現在再打出“幵放的中國盼奧運”的口號會不合時宜,但用“全國人民支援申辦奧運”卻是實實在在的。北京去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為300億美元,地方財政收入是41億美元。這意味著,僅僅為了北京的交通設施,北京市在今后五年內將不能夠向中央交納一分錢,北京市的大小官員也要在這期間不吃不喝───這當然不現實。前一种情況是完全可能,而后者,則會恰恰相反,而且,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會十分清楚,今后五年,這些官員們的生活將為因為奧運會而更加滋潤。
1800億是什么概念呢,每個有合法身份的中國人人均150元。這可能是很多首都人的一頓飯錢,一盒煙錢,甚至一盃茶錢﹔同時也是四川農民600斤稻谷的總收入,是無數農村家庭一年的總消費,是一個農村孩子整個小學期間的總支出……1800億是中央政府每年鄉鎮以下醫療撥款的6000倍,也是2000年所有中國上市公司(含有水分的)利潤總和的2.25倍……
奧申委的官僚稱,基礎設施的投資并沒有列為申辦活動的計划內支出,因為后者衹有“區區”16.09億美元。相對于北京市的財政收入,這一筆幵支也相當龐大,足以促使這些官員向市民進行陳述,但“不會給市民帶來額外的財政負擔”,因為“北京還有中央政府的支持……”。即使是姿態,這种作秀此前似乎也不多見,但這种陳述應該向全中國人表達,而不僅僅是向北京市的市民。如果說申奧還是一個拿全國納稅人的錢來修飾北京的理由,那么“無論申奧与否,基礎設施都要改造”對國家資金的占有又有什么借口呢?過去的8年間,全國人民塑造了一個讓今天的官員引以自豪的北京。首都意味著特權,而且是永久性的特權,不需要解釋。
已經有人匡算出,在16億美元的支出基礎上,如果北京舉辦了奧運會,將來的收益是1600元美元。且不說這种計算在動態上的不确定性(相信支出將遠遠超過16億美元),如此龐大的資金,在8年的時間里,收益率僅僅1%,連中國的上市公司質量都不如,即使美國的紈□子弟也不會如此糟蹋,這种效益的投資似乎很難在別的地區找到。況且,還沒有一個國家精确的計算出每次舉辦奧運會的實際收益,而報道最多的似乎總是虧損的消息。越來越多的人怀疑,承辦奧運會能夠提高國家地位和形象的說法。誰會認為希腊會因為奧運會能夠与美國平起平坐。更多的國家將奧運會看作是生財之路這也是主旋律吧。當然,我宁可將這一活動看作是個人的生財之道,雖然1600萬美元的收益對整個舉辦活動而言可能不可及,但對作出各种努力的人們而言則輕松得多了。
沒有人否認,因為奧運會而增加的城市功能、提高的交通條件、空气質量……將帶來長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除了偉大首都的市民,又有多少外地人在北京的舊房改造中、在地鐵的**線中……獲得好處呢?雖然這些工程中也有他們的支出。如果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首都之外的居民當然也會慶幸電視節目的丰富,因為他們會被限制在此期間進入北京,清理民工同樣會成為那時的一個重要舉措,雖然這些被拒絕的人們同樣用“實際行動”支持了申奧,但那些基礎設施、那些大气質量,在他們看來,于他們的關系同國外的沒有差別。
在北京,每年400億的額外投資,即使有三分之一可以在當年轉化為消費,對包括外地人在內的首都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經濟動力,但這种動力的机會并不是可以公平享有的。一個不曾讀書的農民也知道有錢好辦事,那些所謂的經濟學家巫師般地建議增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除了再制造一些超級富翁,就是讓那些最貧困的人們离城市越來越遠。為了首都形象,也為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用他們自己的錢來建設和改善這個國家首都環境的人,要在依靠奴隸般的工作從他們自己的投資項目中獲得不可能再低的回報后回到另一個世界,因為這個城市的人認為,那里才是他們的所在,而且前者嘴里總強調著自己是后者的代表,如几十年前一樣。
不要告訴我諸如國企已經“基本”脫困等連哲學家都困惑的說法,起碼在目前,我能夠計算出來的,不是那些所謂的國有企業支持著這個國家,是那些被諸多人物看作負擔的中國几億民眾從自己羞澀的口袋里拿出錢來,一些人用這些“資本”進行著他們自己覺得很光彩的事情。我清楚地知道我不會從這些事情中獲得任何好處,雖然我也會怀著民族情緒和地方情緒看各類運動會,但我更恐懼因為此類活動而出現的讓我怀疑自己是否于人世的現實。
不要因為用了納稅人的錢就可以代表他們。
選自《不寐之夜》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