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德泉:世貿不保護窮人利益
据人大會議新聞發言人稱,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中一個主題,根据世貿組織的規則要求和中國政府的對外承諾,修改相關法律規章,制訂新法,以适應中國即將加入世貿的形勢。
正當中國政府和發達國家熱烈吹噓,世界貿易組織為發展中國家帶來好處之際,三月五日,也是人大召開的當天,跨國醫藥企業聯手控告南非政府,指南非新的醫藥條例,嚴重違反知識產權和世界貿易組織規定,阻止財政緊絀的南非政府容許及進口仿制藥物,及強制性授權藥物生產,以治療蔓延厲害的流行病如愛滋并肺結核病等等。
貧困國家疾病蔓延
這個訴訟反映世貿協議的保護知識產權原則,保護發達國家的跨國企業利潤,遠高於保護發展中國家飽受疾病煎熬的老百姓。
國際樂施會的報告指出,估計南非的愛滋病感染人數達四百五十万,每天新發現的病患者有一千七百人。一九九九年,接受愛滋病治療的有五十万人,估計同年有二十五万人因此死亡。与其密切關聯的是肺結核病,每年新症約增加十万個。近年來,結核病的抗藥反應愈來愈強,令傳統的藥物失去效用,對新藥的需求甚殷。
愛滋病患者感染結核病的机會很高,令病情更為复雜。不少非洲,亞洲國家和南非的老百姓一樣,除了愛滋病外,還飽受其他流行病如性并瘧疾,及罕有的疾病如睡眠症等的威脅。
可是,發展中和貧困國家不能提供高水平的公共衛生服務。醫藥跨國企業的寡頭壟斷加強,控制新醫藥技術牟取暴利;醫藥費用不斷上升,大部分老百姓根本不能負擔。因此,有些國家容許本國的醫藥公司生產仿制跨國企業的藥物,或要求跨國醫藥企業提供廉价的藥物或專利轉讓以解民困。
世貿時代的來臨,進一步壓縮這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從世貿成立的一九九五年開始,發展中國家必須在五年內修改本國有關知識產權的規定,以保護其他國家企業的知識產權,貧困國家必須在十年內完成法律的修改。
南非政府的醫藥條例便是在這樣的國際自由貿易協議的壓力中起草,一方面保護知識產權,另一方面利用世貿協議允許發展中國家的豁免和采取特別保障,立法保障國民的健康,容許強制性的的醫藥專利轉讓生產,和從其他授權專利生產的地區進口廉价藥物。
据國際樂施會的報告指出,如南非從泰國進口仿制醫治愛滋病并發症的藥物,治療一千人的開支可從三千五百万降低為兩百万美元。同樣,假如其他發展中國家和貧困國家采取類似的保障法律,可能在高度不公平的貿易制度中,留一點喘气空間。
假如跨國醫藥企業的訴訟使南非政府敗訴,這個案例便剝奪了其他發展中國家保障人民健康的權力,更反映世貿協議允許發展中國家對知識產權的豁免和采取特別保障措施的權力,只是粉飾殘酷的跨國資本漠視人命的現實。
現在召開的人大對這些入世的問題好像沒有甚么關注,只是關心如何修改法律讓發達國家和跨國企業滿意,而不是如何保障中國人民的福祉,減低這些世貿條例對國家的衝擊。
(轉自大參考)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原載《苹果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