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大引爆存放15年爆炸品
【大紀元3月6日訊】香港中文大學位于沙田馬料水的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一罐爆炸威力等同黃色炸藥、存放在實驗室內至少十五年的化學品「苦味酸」,六日晨在中心進行搬遷清理時,才由職員發覺報警。警方接報后,召爆炸品處理組人員到場,經軍火專家檢驗后,需即場以高熱能炸藥引爆。
据明報報道,由于「苦味酸」爆炸威力強大,故警方恐在引爆時波及附近范圍,故在引爆時,一度將馬場至大埔一段吐露港公路來回線封鎖,研究中心對開海面亦禁止船只駛近,而九廣鐵路東鐵火炭至大埔來回服務,列車亦需停駛。
稍后,軍火專家先以多個沙包堆放在盛載「苦味酸」化學品鐵罐周圍,繼而以高熱能炸藥將之引爆,其間發出隆然巨響,整座研究中心亦冒出白煙。
而存放化學品的鐵罐及木柜亦被炸毀,實驗室部分窗框光管及木門也被炸至飛脫,碎片飛射,可見爆炸威力之大。
被發現的化學品名為三硝基酚(俗稱苦味酸),屬第一類危險品,用于海洋科學實驗,如固定生物組織細胞,被發現時有五百毫升,以玻璃容器盛載,并放入一個一尺高、五寸直徑,且嚴重鏽蝕的鐵罐內。
据苹果日報報道,香港中文大學生化系副教授何永成解釋,「 2, 4, 6—三硝基酚」(俗稱苦味酸)是一种帶有強力腐蝕性、酸性及爆炸潛在性的化學物品,呈淺黃色晶体狀,對人体有害。倘不小心接触苦味酸,皮膚會呈黃色及爆裂狀態,并會感到痕痒刺痛;更嚴重的會破坏紅血球組織引致頭痛及肚痛等中毒徵兆,甚至會傷及肝臟、腎臟及排尿系統。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